首頁>
2
回覆列表
  • 1 # 手機用戶5960457549

    漁父的態度是:“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漁父採取的態度,不是消極的回避,也不是激烈的對抗,而是順應歷史自然發展的潮流,以自然變化為法則,與世界同步。

    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這就是所謂的識時務者為俊傑,道法自然,順天應人的道理。漁父代表的是道家的主要思想和處事生活方式。“無為而自。然也。”

  • 2 # 唯吾獨尊86111747

    在盜跖這篇中,盜跖和孔子的對話多不清晰,邏輯混亂不堪。子張與滿苟得的辯論可謂是相當精彩,本文我們來看看關於美惡與貴賤之辯。

    子張曰:「昔者桀、紂貴為天子,富有天下,今謂臧聚曰『汝行如桀、紂』,則有怍色,有不服之心者,小人所賤也。仲尼、墨翟,窮為匹夫,今謂宰相曰『子行如仲尼、墨翟』,則變容易色稱不足者,士誠貴也。故勢為天子,未必貴也;窮為匹夫,未必賤也。貴賤之分,在行之美惡。」

    滿苟得曰:「小盜者拘,大盜者為諸侯,諸侯之門,義士存焉。昔者桓公小白殺兄入嫂而管仲為臣,田成子常殺君竊國而孔子受幣。論則賤之,行則下之,則是言行之情悖戰於胸中也,不亦拂乎!故《書》曰:『孰惡孰美?成者為首,不成者為尾。』」

    滿苟德所舉世間之非常例,在私塾班上課過程中,杜老師劃為穩定邏輯與索要全部的邏輯,前者為生民邏輯,後者為統治者邏輯。

    統治者取得統治地位亦從於穩定邏輯維護生民之安穩,否則其統治地位即可被推翻。生民邏輯是常道,無論如何換統治者,維護百姓安穩幸福,則可。

    桓公小白殺兄入嫂,而管仲為臣;田成子常殺君竊國,而孔子受幣。

    然而,此是事實,亦不可用以反駁仁義之存在,仁義定然存在,至於事實如何不符合仁義,並不能否定仁義存在,只可說事實上此人沒有遵循道德,而此中的孔子受幣,則是孔子遵循自我的臣子角色,並不能否定孔子無仁義。

    君王與臣子是兩套不同的邏輯,君王要掌控全部,而大臣要的是人間太平,百姓安穩。

    事實上,孔子受幣並不代表孔子對於田成子常殺君竊國這件事情的參與。

    滿苟德,把兩件不一樣的邏輯放在一起,企圖混淆視聽,混淆黑白。事實上,是滿苟德的邏輯不清楚。如此,否定的目的,是為打倒仁義,否定仁義之不存在?如果這樣那麼滿苟德便自我渺小了。

    事實上的不合仁義,並不是要棄絕仁義,而是要以如此反面的例子,反證仁義之珍貴,如果滿苟德心中是出自於對仁義的珍重而提出反論反問,說明他內心是值得尊重的。如果他僅是為了打倒仁義,那麼便不見丘山。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