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用戶7238854708762

    首先,以“‘窗’前明月光”為例,直譯過來就是“月光灑落在窗戶上晶瑩剔透,就像是秋天裡的白霜一般。用“‘床’前明月光”來說,照樣是可以說得通的,因為在作者李白所生活的唐朝時期,他們口中的“床”並非是我們現在漢語中“床”的意思。那時的“床”指的是“水井旁邊的柵欄,亦可代指水井”,所以,詩人以“‘床’前明月光”來寫,也是沒有任何的問題的。

  • 2 # 用戶每天美夢

    回答:1.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2.《靜夜思》,顧名思義是在晚上,作者抬頭望著月亮,想念自己的家鄉。

    3.為什麼是床前而不是窗前,我理解為,夜深寒冷,作者回到房中坐在床前透過窗戶觀賞月亮,看著月亮照過來的光,更顯孤獨寂寞,更想念家中的溫暖和燈光。該詩詞表達作者思念故鄉的情懷。

  • 3 # 在路上

    靜夜思為是床前不是窗前,原因如下:

    1.窗床二字的字形古往今來始終相去甚遠,不至於因為傳抄刊刻等原因而搞錯,所以,太白詩仙所寫是床而不是窗的可能性極大極大,是窗而不是床的可能性極小極小。

    2.見光而疑為霜,該是發生在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並不十分清醒的狀態下,這種狀態的確往往會離床比較近。很清醒的時候把光看成了霜?不太好想象是吧?

    3.北方睡炕不睡床,說床就該是在南方。南方夏天炎熱,住房必須通風極佳才好度夏,依古時的建材和建築手法,這樣的房屋到了冬天,到了寒季之夜,其溫度比室外高不了多少。四川、湖南、湖北、江西一帶都有詩仙的足跡,看到近年南方冰雨災害屢發,猜想古時或許也會有類似情形發生。遇到這類天氣,不要說霜,通風極佳的室內出現結冰也是很可能的。所以,說床前有霜完全可以是寫實,未必一定離譜。

  • 4 # 天生愛笑哈

    很多人問靜夜思裡面為什麼是床前明月光而不是窗前明月光,其實我們仔細想一下,月光透過窗戶,大面積的灑在地下,那麼床前就更能夠體現出月光的寬度和廣度,體現出作者的奔放性和開闊性。

  • 5 # 黃橙子ii

    看到窗前灑落的月光,思念自己的家鄉和家鄉的親人。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於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

    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家裡的親人。想著想著頭漸漸低了下去,完全浸入於沉思之中。

  • 6 # 自由辰星3K

    1、靜夜思寫的是看到月光、月亮。而思念家鄉以及家鄉的親人

    2、看到床前的皎潔月光,以為是地上的霜,舉頭遙望明月,不禁想起了故鄉。作者通過借月這個景,來抒發自己的思鄉之情。

    3、詩人李白離開四川后,四處漂泊,客居他鄉,通過質朴的語言,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月下思鄉圖

  • 7 # 用戶8173967955444

    《靜夜思》詩人看到了月光,想到了自己的家鄉。

    《靜夜思》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描寫了秋日夜晚,詩人於屋內抬頭望月的所感,詩中運用比喻、襯托等手法,表達客居思鄉之情。

    原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

    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創作背景:李白的《靜夜思》創作於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時李白26歲,同時同地所作的還有一首《秋夕旅懷》。

    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 8 # 吃辣的餃子

    答:靜夜思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寫的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看到床前明亮的月光,像在地上灑了一層霜樣好看,走向窗前抬頭看明月,望著與故鄉一樣的月亮,想起家鄉美景和家鄉的親人。表達詩人飄泊客居異鄉,思親恩鄉而不得的憂傷情感。

  • 9 # 用戶4754451651629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這首詩寫的是月光透過窗戶灑在床前,好像給地面布上了一層淡淡的白霜,詩人起身走到窗前遠遠的看著掛在天邊的月亮,心裡默默的思念著在家鄉的親人和好友。很多的年輕人為了生活背井離鄉,只能在一些特定的日子才能回到小時候的地方,所以大家都無比珍惜在一起的時光。

  • 10 # 曉夢月圓

    看到了床前的月光,潔白,純靜,似窗外寒霜。此時的月,月光,寒霜,好象多年前,作者在家鄉看到的夜景。離鄉千里,飄泊異鄉,歲月匆匆,而月光依舊,照著而今詩人,也照著詩人的故鄉以及故鄉的親人和故鄉的風景。

    這讓飄泊異鄉的詩人看到同樣的月和月光時,自然而然勾起思鄉之情。

  • 11 # 夏侯楊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代表作。

    他描寫了一個人在遠離家鄉的地方,看到了天上的月亮而思念自己的故鄉的心情。

    這首詩表現出了詩人的熱愛家鄉思念家鄉的心情。可稱為經典之作。流傳千古。

  • 12 # 用戶3386137926186510

    李白寫的靜夜思詩中的作者看的是(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月光)想的是(遠方的家鄉)和(家鄉的親人)表達了詩人的(客居思鄉)的心情。

    原文: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翻譯:

    床前一片皎潔月光,好像地上一層白霜。

    抬頭遙望天上明月,低頭思念自己家鄉。

    賞析

    《靜夜思》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繹,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全詩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抒發了作者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明淨。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家裡的親人。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於沉思之中。

    前兩句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一個作客他鄉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悽涼之情。

    後兩句通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思鄉之情。“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的結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於沉思之中。“思”字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