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5
回覆列表
  • 1 # 陽臺邊上

    三關之首偏頭關,位於偏關縣 黃河邊。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三關”,因其地勢東仰西伏,故名偏頭關。

    “雄關鼎寧雁,山連紫塞長,地控黃河北,金城鞏晉強。”這是古人對偏頭關的讚譽。偏頭關歷史悠久,地處黃河入晉南流之轉彎處,為歷代兵家爭奪重地。早在 春秋戰國時期,這裡就是 戰場。“趙武靈王略中山破林胡,取其地置儋林郡”。

    偏關秦漢屬 雁門,隋屬 馬邑,唐置唐隆鎮,名將尉遲敬德在關東建九龍寺。偏頭關城形狀不規則,東西長1100米。東、西、南三道城門均建有甕城。城高10米處砌磚石,南門至西門一帶,磚石大部猶存。西牆、北牆多為夯 土牆,東部城牆已毀。明代除設置“偏頭關”外,在重山峻嶺的長城沿線及重要通道上建起了城22座,有樺林堡、 老牛灣堡、草垛山堡、老營堡等。這些堡城的邊牆現多僅存夯土,唯地處黃河岸邊的樺林堡地段,約30公里邊牆保存較好,全部包磚,高聳於河岸,甚為壯觀。

  • 2 # 冰封舊故事

    第一,陽關

    陽關 玉門 關為漢朝遺跡,距離 敦煌 市較遠,遊玩只能自駕,包車,跟團遊。兩關在戈壁灘上,沿途人跡罕至,無人居住,不毛之地。

    2、玉門關

    中國漢代長城關隘及障塞烽燧(烽火臺)遺址。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北境。史籍記載,漢武帝為抗禦匈奴,聯絡西域各國,隔絕羌、胡,開闢東、西交通,在河西“列四郡,據兩關”,分段修築障塞烽燧。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由令居(今甘肅省永登縣)築塞至酒泉(今甘肅省酒泉市),元封四年(前107),由酒泉築塞至玉門關。王莽末年,西域斷絕,玉門關關閉,漢塞隨之廢棄。

    3、嘉峪關

    嘉峪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千米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

  • 3 # 楊大王小森

    走三關是山西省代縣城西北20㎞處的雁門關又名西徑關,與寧武關和偏關合稱三關。

  • 4 # 用戶5918063268207

    偏頭關,寧武關,雁門關

    偏頭關,位於偏關縣黃河邊,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三關”。因其地勢東仰西伏,故名偏頭關。“雄關鼎寧雁,山連紫塞長,地控黃河北,金城鞏晉強。”

    這是古人對偏頭關的讚譽。偏頭關歷史悠久,地處黃河入晉南流之轉彎處,為歷代兵家爭奪重地。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裡就是戰場。

  • 5 # 用戶7583099777433

    風陵渡】

    風陵渡位於今山西省芮城縣西南端,處於黃河從北到南,繼而從西折東的轉折處。自古以來就是河東、河南、關中咽喉要道,為兵家必爭之地。千百年來,風陵渡作為黃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過這裡,走入秦晉。金人趙子貞《題風陵渡》就有一句:“一水分南北,中原氣自全。雲山連晉壤,煙樹入秦川。”

    【大禹渡】

    大禹渡在今山西省芮城縣東南端。相傳大禹治水時,休息於柏樹之下俯察河勢,並乘船東下,鑿開三門,導河入海。後人將此樹稱為神柏,並建廟以祀,其地則稱“大禹渡”。大禹渡位於秦晉豫三省交界處,系山西南大門,歷史上是經濟文化發達之地,水陸交通要衝,是歷代驛道和鹽運的必經要道。

    【茅津渡】

    茅津渡在今山西省平陸縣城南。歷史上曾名陝津渡、茅城渡、會興渡,因古代茅族居此而得名,茅津渡地形險要,歷史悠久,是溝通晉豫兩省的交通要津,也是萬里黃河上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渡口,與風陵渡、大禹渡並稱為黃河三大古渡,有“鐵碼頭”之稱。

  • 6 # 飄零198691001

    在黃河北岸的山西省境內,從上流到下流,相繼有風陵渡、大禹渡和茅津渡三大著名渡口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