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漣漪5311
-
2 # pxj我
根據風化作用的因素、作用方式和性質,一般將其分為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和生物風化作用三種類型。
化學中的風化是巖石在水、二氧化碳、氧氣等多種因素作用下,改變化學成分和形成新物質的過程。巖石經過水及其中的二氧化碳的溶解、水解、水化和氧化等一系列作用,使某些複雜的物質變成簡單的物質,原來不含水的、難溶解的物質變成含水的、易溶解的物質,使巖石顆粒進一步變小、變細。一般來講,在溼熱地區,化學風化作用占主導地位。
化學風化作用中表現最突出的是氧化作用和水及水溶液的作用。
氧化作用主要是游離氧造成,它使低價元素變成高價元素,低價化合物變成高價化合物。含有低價鐵的硅酸鹽、硫化物最易受氧化作用影響。如黃鐵礦氧化形成褐鐵礦,其中的硫氧化後形成H2SO4並流失。
水的作用主要有水化作用(水與礦物反應生成水合礦物,如赤鐵礦變為褐鐵礦)、水解作用(水電解生成的H+、OH-造成巖石破壞)。
當水中含有溶質,尤其是酸性物質時,水的破壞作用就明顯加強,其中最常見的是CO2溶於水形成碳酸的溶蝕作用。
風化是指在室溫和乾燥空氣裡,結晶水合物失去結晶水的現象。
風化是一個化學變化過程。例如,日常生活中鹼塊(Na2CO3·10H2O)變成鹼面(Na2CO3),就是風化現象。加熱結晶水合物使它們失去結晶水的現象不叫風化,而叫失水。
由於晶體結構的特點和外界條件的影響,有的晶體只失去一部分結晶水;有的晶體可失去全部結晶水;有的晶體先失去一部分結晶水,再逐漸失去全部結晶水。可見風化並不一定都是失去全部結晶水。因此,有十水合碳酸鈉(Na2CO3·10H2O)、七水合碳酸鈉(Na2CO3·7H2O)和一水合碳酸鈉(Na2CO3·H2O)的存在。
結晶水合物的風化與自然巖石的風化不同,前者是失去結晶水,而後者是指巖石與空氣、水、二氧化碳等物質長期作用,發生了複雜的化學反應,或在溫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響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巖石發生的崩解和破碎,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巖石碎塊或砂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