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淡定點

    地球歷史非常久遠。根據放射性碳定年法的測量結果,太陽系大約在65±0.08億年前形成,而原生地球大約形成於65±0.04億年前。從理論上講,太陽的形成始於65億年前一片巨大氫分子雲的引力坍縮,坍縮的質量大多集中在中心,形成了太陽。

    其餘部分一邊旋轉一邊攤平,形成了一個原行星盤,繼而形成了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其他太陽系小天體。

    星雲假說主張,形成地球的微行星起源於吸積坍縮後剩下的由氣體、冰粒、塵埃形成的直徑為一至十千米的塊狀物。這些物質經過1000至2000萬年的生長,最終形成原生地球。初生的地球表面是由岩漿組成的“海洋”。

    月球大約形成於45.3億年前,關於月球起源的研究還沒有定論,最受歡迎的是大碰撞假說。該假說認為,有一顆叫做忒伊亞的天體與地球發生了碰撞,這顆天體的尺寸和火星差不多,其質量為地球的10%,碰撞引發了巨大的爆炸,爆裂出的物質飛到了太空中,經吸積作用形成了月球,而忒伊亞的一部分質量也熔入了地球。

    在大約41億至38億年前這段時間,地月系統進入了後期重轟炸期,無數小行星撞擊了月球的表面,使月球表面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可以推測出,當時的地球也遭遇了很多的撞擊。

    從太古宙起地球表面開始冷卻凝固,形成堅硬的巖石,火山爆發所釋放的氣體形成了次生大氣。最初的大氣可能由水汽、二氧化碳、氮氣組成,水汽的蒸發加速了地表的冷卻,待到充分冷卻後,暴雨連續下了成千上萬年,雨水灌滿了盆地,形成了海洋。暴雨在減少空氣中水汽含量的同時,也洗去了大氣中的很多二氧化碳。

    此外,小行星、原行星和彗星上的水和冰也對是水的來源之一。黯淡太陽悖論指出,雖然早期太Sunny照強度大約只有當前的70%,但大氣中的溫室氣體足以使海洋裡的液態水免於結冰。約35億年前,地球磁場出現,有助於阻止大氣被太陽風剝離。其外層冷卻凝固,並在大氣層水汽的作用下形成地殼。

    陸地的形成有兩種模型解釋,一種認為陸地持續增長,另一種更可能的模型認為地球歷史早期陸地即迅速生成,然後保持到當今。內部的熱量不斷散失,驅動板塊構造運動形成大陸。根據大陸漂移假說,經過數億年,超大陸經歷三次分分合合。

    大約7.5億年前,最早可考的超大陸羅迪尼亞大陸開始分裂,又在6至4.5億年前合併成潘諾西亞大陸,然後合併成盤古大陸,最後於約1.8億年前分裂。地球處於258萬年前開始的更新世大冰期中,高緯度地區經歷了數輪冰封與解凍,每40到100萬年循環一次。最後一次大陸冰封在約10000年前。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