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4
回覆列表
  • 1 # 濤聲依舊98226

    西方美學史是從古希臘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到現代歐美的美學思想發展史。西方美學史源遠流長,著名的美學家、著作和流派極多,影響遍及世界。近現代中國美學也受到它的影響。

  • 2 # 歐陽絕竹2

    又稱“神學美學”。

    歐洲中世紀占主導地位的美學思想。從公元5世紀末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7世紀中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是西歐封建社會時期。期間,從5世紀末到14世紀是西歐封建社會形成、發展和繁榮時期,歷史上一般稱為“中世紀”;從14世紀下半葉到16世紀末是封建社會解體和資本主義萌芽、形成時期,歷史上一般稱為“文藝復興時期”。

    歐洲中世紀美學思想在本質上是屬於封建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緊緊附庸於教會神學之中。

    代表人物有聖·奧古斯丁和托馬斯·阿奎那。在漫長的中世紀,宗教神學一直佔統治地位,導致當時西方的哲學成了神學的附庸,美學也無法逃脫“神學的婢女”的命運。

    中世紀美學把古羅馬時期普洛丁創立的新柏拉圖主義與基督教神學相結合,用上帝的存在代替柏拉圖的“理念”和普洛丁的“太一”,突出強調神學目的論。認為上帝是一切美的最後根源,是最高的、永恆的、無限的美。

    而客觀現實世界的感性事物美,只是反映上帝的光輝,是低級的、有限的美。

    感性事物美的存在價值,僅在於能使人們通過它們去觀照上帝的美。

    中世紀美學都注重事物的形式美。聖·奧古斯丁認為感性事物的美只在於“整一”與“和諧”;托馬斯·阿奎那認為“美屬於形式因的範疇”,包括三個因素:“第一是一種完整或完美”、“其次是適當的比例或和諧”、“第三是鮮明”。

    他們認為這些形式的美,都是來自於上帝的“活的光輝”,由上帝賦予的。中世紀美學否定世俗藝術,提倡僧侶藝術。認為世俗藝術是“不真實的或偽造的東西”,是誘發世俗情欲的邪惡的東西,不能昭示真理(宗教真理);只有官方的教會藝術,人們才能獲得神的啟示或來世幸福的暗示。基督教藝術,差不多全是以《聖經》內容的題材,虛構了大批的基督故事、讚美詩、聖徒傳等。

    文藝本身作為美學的主要對象的地位被神學取而代之了。中世紀美學是一種文化形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對歐洲的理性主義美學和經驗主義美學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