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yf晴朗
-
2 # 張藝凡zyfoi
一、侵蝕地貌
侵蝕地貌分為:下蝕(侵蝕河床)、側蝕(侵蝕階地、谷地)、溯源侵蝕(侵蝕谷坡,向河源方向延伸)。
1、下蝕一般在上游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為山區,落差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蝕嚴重。
2、側蝕在中下游最突出,中下游落差較小,水流減慢,因此側蝕嚴重。
3、溯源侵蝕的根本原因在於‘下蝕’,因此在河流的源頭出現。
二、堆積地貌
堆積地貌分為:河漫灘(平原)、堆積階地、洪積-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1、洪積-沖積平原發育于山前。在山區,由於地勢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較快,攜帶大量泥沙和礫石。水流流出山口時,由於地勢突然趨於平緩,河道變得開闊,水流速度減慢,河流搬運的物質逐漸沉積下來,形成扇狀堆積地貌,稱為洪(衝)積扇地貌。洪(衝)積扇不斷擴大而彼此相連,就形成洪積-沖積平原。
2、河漫灘(平原):在中下游地區,河流在凸岸堆積,形成水下堆積體。堆積體的面積不斷升高擴大,在枯水季節露出水麵,形成河漫灘。洪水季節被水淹沒繼續堆積。如果河流改道或向下侵蝕,河漫灘被廢棄。多個被廢棄的河漫灘連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灘平原。
3、三角洲:當攜帶大量泥沙的河流進入海洋時,入海口水下坡度平緩,加上海水的頂託作用,河水流速減慢,河流所攜帶的泥沙會沉積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
3 # 慈恩寺
侵蝕作用與其它外力作用(風化、搬運、堆積)有點混淆,但可以從定義與特點進行理解。
侵蝕作用定義為:水、冰川、空氣等在運動狀態下可以對地表巖石及其風化產物(注意是風化產物,風化產物就是在溫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響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巖石經常發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巖石碎塊或砂粒。
注意理解二者的不同)進行破壞,稱為侵蝕作用。它的主要特點是:侵蝕作用常使被侵蝕的物質離開原地,並在原地形成侵蝕地貌。就其特點可以很好區別於其它外力作用。
舉例來說:在有岩壁的海岸,波浪不斷地擊打岩壁,並使被侵蝕的岩壁離開原地,並在原地留下一些侵蝕地貌(海蝕柱、海蝕崖等)這是個典型的侵蝕作用。
回覆列表
侵蝕地貌是指由侵蝕作用塑造形成的地形。侵蝕地貌多出現於相對上升地區(或相對於其鄰區較高的地區),同地層的性質和地質構造有很密切的關系。
在斷層破壞的地區常出現沖溝、峽谷;黃土地區多出現溝壑縱橫的歹地;石灰岩地區多出現岩溶(喀斯特)地貌;冰川的鏟刮力特強,則常常形成特殊的侵蝕地貌,如角峰、平底直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