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0
回覆列表
  • 1 # 秋葉

    明代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洪武帝朱元璋廢除了元代的服飾制度,讓子民穿著漢唐以來的傳統服飾,並確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規定官員服飾為有補子的常服。“補子”就是補綴在服飾前胸和後背上以區別身份地位的一塊飾有紋樣的或方或圓的紋飾。據《明史·輿服志》,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定,官吏所著常服為盤領大袍,胸前、背後各綴一方形補子。文官繡禽,以示文明;武官繡獸,以示威猛。一至九品所用禽獸尊卑不一,藉以明貴賤、別官品也。

    補服種類

    文官者: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鵣,八品黃鸝,九品鵪鶉,雜職不入流者為練雀。

    武官者: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都御史、副都御史、各道監察御史、給事中等風憲官為獬豸。

    此外清代親王、世子:繡五爪金龍四團,前後正龍,兩肩行龍;郡王五爪行龍四團,前後兩肩各一;貝勒,前後四爪正蟒各一團;貝子、固倫額駙,前後四爪行蟒各一團;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駙、公、侯、伯,四爪正蟒方補,前後各一。

    明清補服異同

    清代的補子直接承襲於明朝,但也有所發展和變化。兩者的主要區別,首先在於形制上。明代補子施於袍,清代補子則用於褂。明服為團領衫,前胸補子是完整的一塊;清服是對襟褂,前胸的補子被一分為二。明代的補子既有單獨綴織到補服上的,也有事先直接織繡在補服上的,而清代則為單獨織繡後再縫綴到補褂上的。明代的補子大約40厘米見方,清代的補子稍小,約30厘米見方;還有就是明代的補子多以紅色等素色為底,金線繡花,清代的補子則是以青、黑、深紅等深色為底,五彩織繡,色彩豔麗。明代補子四周多為光邊,清代補子四周加工精細,多采用花邊,並具有裝飾效果。

    明代早期的官補尺寸較大,制作精良,而到了後期則因財政危機,制作工藝相對粗糙,質地拙劣。明代文官補服圖案皆用雙禽,比翼而飛,相應成趣;而武官則用單獸,或蹲或立,威風凜凜。至清代,雖有“清承明制”之說,但又“參漢酌金”,對成制多有改變。就補服而言,區別十分明顯。清代文武官員服制除將烏紗官帽換成頂戴花翎、官服大襟換成對襟之外,其補子圖案亦有所更改。如文官圖案只用單隻立禽,形影相弔;而各品級所用動物亦略有區別。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