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陪寶寶寫日記

    孩子氣性大,得不到滿足就乾嚎,那麼要分清孩子乾嚎的原因,是否生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還是心理上的原因。

    一歲內的孩子基本都是依賴於養育者,還不會表達自己,也沒有自理能力,他們的需求也是吃喝拉撒,還有得到愛的抱抱。

    這個時期寶媽還是要滿足孩子,不讓孩子產生恐懼症。當孩子得不到滿足時就會恐懼,從而產生不安全感,就哭鬧不休。

    那麼面對這麼小的小寶寶該怎麼做呢?

    一、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給孩子細心的照顧。

    六個月的孩子需求一般是吃喝拉撒,餓了哭,不舒服了哭。在生理上的要求一定要滿足,起碼能把孩子照顧好。細心的把孩子照顧好,減少孩子的不適,讓孩子有一個愉快的體驗,這有利於安全感的培養。

    二、孩子哭鬧找原因,給予一定的心理安慰。

    孩子的哭鬧除了吃喝上的還有心理上的需求,白天嚇到了,摔跤了也會讓孩子感覺害怕,這也會哭鬧。 當孩子是因為心理上的,那麼要及時滿足孩子,哭鬧了就把孩子牢牢的抱在懷裡,輕拍孩子後背,撫摸孩子的頭,盡量讓孩子停下來。 安撫好孩子,孩子一哭就安撫孩子,減少孩子的不愉快體驗。不能說孩子哭就讓他哭,哭累了就不哭了,這會讓孩子感覺恐懼,從而在心理形成陰影。

    三、接受孩子的氣性,有的孩子天生氣急,有的則是慢慢悠悠,接受孩子本來的氣質。

    接受孩子本來的氣質,孩子急還是慢的都接受他們,急就緩一會,慢就等一會。了解孩子,並接受孩子,這樣更能控制好自己不為孩子的行為而生氣。根據孩子的氣質給與相應的照顧,也更能照顧好孩子。

    四、與孩子建立一個安全依戀的狀態。

    六個月的寶寶有一個社交上的突破點,他們會笑會伸手抱抱,他們會區分熟悉的養育者和陌生人,看到養育者會伸手要抱抱,會笑。而對陌生人則是一靠近就哭鬧,這是孩子的一個進步。

    這時養育者和孩子形成依戀關系,在這期間親密的關系可以給孩子安全的依戀港灣。孩子的舒適度可以讓孩子很安心,和養育者的紐帶更和諧。

    在《孩子的這一年》裡曾有介紹孩子最重要的是出生前三年,第一年裡的安全感培養很重要,對孩子的一生都會有影響。這一年裡孩子的安全感足了,以後遇到什麼事都能化解好。

  • 2 # 理性走遍天下

    首先應該觀察孩子的哭,是乾嚎,還是流眼淚的真正的傷心。

    如果孩子是乾嚎,那說明孩子只不過是在說話,因為他不會說話的時候,他就是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不要,因為他的乾嚎影響你的情緒,他只是希望引起你的注意。

    剛出生不久的小孩子對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沒有區分的能力。

    對他來講,只要發出聲音,他就希望得到最完美的照顧。

    哦,我不知道孩子這樣的情況是一出生就這樣,還是只是近期開始這樣。

    這麼小的孩子是建立安全感,最關鍵的時刻大人,應該給到孩子最大的溫暖和安全感,就是做到隨時應答,能夠感受到他的需要。

    有的家長會以為他哭,就讓他哭,一會兒,其實就是不對的。養孩子不僅是給他吃飽穿暖,還要隨時關注他的情緒,讓他的情緒處於一個比較平緩的狀態。

    如果小孩子一直處於這樣子哭嚎的狀態而沒有應答,長此以往孩子會比較沒有安全感,且長大以後容易變成一種歇斯底里的人格。

  • 3 # 熱心山雀ZI

    這樣的孩子,是兩種原因形成的,一種是孩子的生活圈子太小,媽媽對孩子照顧太多,太細,為孩子考慮周全,包辦代替,此外, 害怕 孩子受傷,對孩子的行為限制太多,這樣會傳遞給孩子兩個信息:你還不行,不能照顧好自己,外面太危險,只有媽媽才能保護好你。

    所以孩子會不自信,對外界的環境和陌生人有點抗拒,會依賴媽媽,在外面 膽小內向 ,不敢表達,不會主動交朋友,不能維護自己的利益。這樣的孩子,需要媽媽能放手,讓孩子有機會為自己的生活做主,有機會承擔一些任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此來提昇孩子的能力和自信,媽媽要信任孩子,孩子也有機會驗證自己的能力,這樣孩子才會自信。

    並且要多帶孩子和其他人交往,請爸爸等更多的人參與進孩子的生活,多帶孩子和同齡人交往,讓孩子慢慢增加人際交往的經驗。還有一種情況,是媽媽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但是,媽媽對孩子太嚴厲,期望比較高,用批評或者鼓勵希望孩子能更好,經常會糾正孩子的各種錯誤,讓孩子很不自信,自我評價比較低,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不敢主動和別人交往。這樣的狀況需要媽媽降低對孩子的要求。曾經讓我非常困惑的是,這樣的孩子,幾乎全部都是因為父母要求過高造成的,但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不認為自己要求高。

    後來,在和更多的父母接觸後,我發現,根本的原因在於,孩子對父母的感覺,並不是來自與語言,而是來自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們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和不滿,就會很不自信,但是媽媽們都說,自己對孩子並沒有這麼高的要求。

    所以,根本的差距在於,父母要明確和孩子溝通,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標準,並且要幫助孩子學會減壓,降低對自己和別人的要求,對自己要寬容一些。孩子還小,如果父母能調整自己的行為,孩子也會慢慢改變的。

  • 4 # 米餅加橙子

    孩子五六歲還往媽媽懷裡坐是正常的呀,他們還是小朋友呀,媽媽才能給小朋友安全感,所以喜歡往媽媽懷裡做。

    有些十歲的小朋友還非坐在媽媽身上,所以五六歲的小孩子喜歡粘著媽媽,我覺得挺好的,這樣媽媽說什麼他也很願意聽,什麼總比不願意粘著媽媽的孩子好。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