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如山495
-
2 # 安如山495
一日古義
1、[oneday]:有一天。程一日果以眥睚殺人。——宋·王讜《唐語林·雅量》一日於驢上。——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2、[aday;all(the)day]:一天,一晝夜。一日之內。——唐·杜牧《阿房宮賦》常如一日。——宋·司馬光《訓儉示康》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奉一日歡。——清·侯方域《壯悔堂文集》前一日。——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引證解釋
1、一晝夜;一天。漢司馬遷《報任安書》:“是以腸一日而九廻。”《書·洪範》“三曰日”唐孔穎達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為一日。”[1]《史記·孝武本紀》:“奉車子侯暴病,一日死。”
宋真德秀《夜氣箴》:“故冬為四時之夜,而夜乃一日之冬。”明袁可立《陳發兵出海之期疏》:“東南風利,抵三島覺華一日程耳。”《紅樓夢》第二回:“便在下也和他家來往非止一日了。”
2、一個白天。《法苑珠林》卷四六:“故一念來一念去,一日一宿有八億四千萬念。”《水滸傳》第四五回:“一個財主家,雖然十相俱足,一日有多少閒事惱心,夜間又被錢物挂念,到三更二更才睡。”參見“一日一夕”、“一日一夜”。
3、猶昨日。《後漢書·獨行傳·李充》:“同坐汝南張孟舉往讓充曰:‘一日聞足下與鄧將軍說士未究。’”李賢注:“一日,猶昨日也。”《後漢書·李固傳》:“一日朝會,見諸侍中並皆年少,無一宿儒大人可顧問者,誠可歎息。”惠棟補註:“一日,猶昨日也。”
4、某日,過去的某一天。晉葛洪《神仙傳·董奉》:“奉一日竦身人云中去。”唐蘇鶚《杜陽雜編》捲上:“一日,花木方春,上欲幸諸苑。”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公(袁可立)一日視西城,有內璫殺人者,公輒按捶問抵罪。”《東周列國志》第八回:“忽一日魏氏歸寧,隨外家出郊省墓。”《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恰好一日安老爺偶然走到書房裡,見他正在那裡擬了幾個題目。”魯迅《吶喊·故鄉》:“一日是天氣很冷的午後,我吃過午飯,坐著喝茶。”
5、他日。指將來的某一天。《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人主不可佯愛人,一日不可復憎;不可以佯憎人,一日不可復愛也。”
6、整天;成天。《水滸傳》第四五回:“又有那一等小百姓們,一日間辛辛苦苦掙扎,早晨巴不到晚,起的是五更,睡的是半夜。”《紅樓夢》第九七回:“寶玉一日家和我們姑娘好的蜜裡調油,這時候總不見面了,也不知是真病假病。”《紅樓夢》第一一七回:“妙玉這個東西是最討人嫌的!他一日家捏酸,見了寶玉就眉開眼笑了。”
7、副詞。一旦。表示忽然有一天。《韓非子·五蠹》:“今之縣令,一日身死,子孫累世絜駕,故人重之。”《史記·孟嘗君列傳》:“客見文一日廢,皆背文而去,無顧文者。”唐杜甫《莫相疑行》:“憶獻三賦蓬萊宮,自怪一日聲烜赫。”
8、副詞。一旦。表示如果有一天。《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夫物,物有其官,官脩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職,則死及之。”《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一日發兵,使人即刺殺大將軍青。”《後漢書·翟酺傳》:“一日即位,天下曠然。”
9、謂短暫;一時。
《荀子·大略》:“柳下惠與後門者同衣而不見疑,非一日之聞也。”楊倞注:“非一日之聞,言聞之久矣。”漢班固《答賓戲》:“彼皆躡風塵之會,履顛沛之勢,據徼乘邪,以求一日之富貴,朝為榮華,夕為顦顇。”
明沈德符《野獲編·科場二·鄉試遇水火災》:“何惜一日之費,不成此盛舉哉!”明孔貞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揚貞汰垢,倚公(袁可立)如左右手。戴星往來於各郡席,未嘗一日煖於虎丘也。”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武技》:“少年喜勝,思欲敗之,以邀一日之名。”
一日今義
1.一晝夜;一天。
2.一個白天。
3.猶昨日。
4.某日,過去的某一天。
5.他日。指將來的某一天。
6.整天;成天。
7.副詞。一旦。表示忽然有一天。
8.副詞。一旦。表示如果有一天。
9.謂短暫;一時。
回覆列表
身的今義是
身
shēn ㄕㄣˉ
◎ 人、動物的軀體,物體的主要部分:身軀。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樹身。
◎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獻身。
◎ 親自,本人:自身。親身。身教。身體力行。
◎ 統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fèn)。身敗名裂。
◎ 孕,娠:身孕。
◎ 量詞,指整套衣服:做了一身兒新衣服。
身的古義是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躳也。象人之身。從人聲。凡身之屬皆從身。失人切
說文解字注
(身)躳也。呂部曰:躳,身也。二字為互訓。躳必入呂部者,躳謂身之傴,主於脊骨也。從人。申省聲。大徐作象人之身,從人聲。
按此語先後失倫,古音在十六部,非聲也。今依韻會所據小徐本正。韻會從人之上有象人身三字,亦非也。,籒作,故從其省為聲。失人切。十二部。凡身之屬皆從身。
康熙字典
《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
又《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又《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為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又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又《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注》索隱曰:身音捐。
又《韻補》葉屍連切。《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