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陶先森
-
2 # xxxxxni
食用菌蘑菇種植的技術是出菇管理
最重要的就是溫度和溼度的管理工作。發菌期間的溫度保持在10-18度,出菇期將溫度調高到20-28度。出菇初期溼度一般在70%左右,後期慢慢的恢復到80%-90%左右即可。要注意防治褐斑病、軟腐病、跳蟲、菇蠅等病蟲害。等到蘑菇長到一定大小,就可以進行採收了
-
3 # 萬事順9777
1.接過種的菌袋搬入培養室,疊放於床架上。
2.培養室在放入菌袋前噴多菌靈消毒,放入菌袋後,每5~7天噴藥消毒1次。
3.培養室溫度控制在22℃~27℃,空氣溼度保持在70%左右。避光培養。
4.發菌10~15天,當兩端的菌絲布滿料面時,進行翻堆。培養35~40天菌絲可發滿袋
1、品種選擇
平菇種植,首先要選擇品種,一般很多種植戶都是選擇越夏平菇品種,如夏平高1號,高雜1號,夏優一號,伏源一號等。
2、栽種季節
平菇的菌絲具有耐低溫的特點,在零攝氏度還有活力,但其不耐高溫,在40攝氏度左右菌絲就會死亡。所以,一般選擇春秋兩季種植比較合適。
3、營養料配方
在3月份的時候可以對母種批量繁衍,3月底時候可以制作原種,4月初時開始栽培,5月中旬進行裝袋。平菇種植的配料上一般分為生料和熟料兩種。常用的培養了配方為:每 50kg玉米芯粉加石灰0.5kg、麥鼓7.5kg、過磷酸鈣0.5 kg、尿素0.1kg、多菌靈0.1kg。攪拌均勻後,裝於塑料的專用接種帶中,壓緊,壓實。一般菌種和料之間的比例控制在1比6到7。
4、培養管理
平菇菌體接種以後,培養間的管理十分重要,要加強房間的溫度和溼度的控制。一般溫度控制在13到18攝氏度,每天澆水兩次左右,房間溼度一般要在85%到95%之間。同時,也要加強平菇培養期間病害的管理。
5、後期管理
一般播後30~35天出菇,平菇子實體生長發育,經過原基期,珊瑚期,伸長期,形成期,幼菇期,成熟前期,成熟中期,成熟後期,老熟期。當菌蓋直徑1厘米以上,適當增加用水量(可在菇上噴水),加大通風,促進新陳代謝,加快生長,但遇到低溫和高溫,不能在菇上大量噴水,特別是菌蓋上水分過多,易造成菌蓋上卷,加速老化。溫度管理的原則是前低後高。空氣是前期少,後期多。光線是前期暗,後期亮。
6、採收
平菇的採收適期為成熟前期至成熟中期,以早採為好。臨採前噴水,保持菌蓋新鮮。採收時左手按培養料。右手扭菌柄採下。子實體疊生的墩塊,用利刀從菌柄基部割下,留墩不宜過高,以免腐爛。每採完一批菇,把床面整理乾淨,停水2~3天,養一養菌絲,並用鐵絲做成寬2厘米的小耙子。在床面縱橫“搔菌”便於滲水、透氣,然後噴一次重水,以利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