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3
回覆列表
  • 1 # 比目魚025

    群體效應是植物對環境汙染的反應及表現形式。由於植物對某種汙染物反應的靈敏度常常比人及動物高,即當汙染物到達人體最高容許濃度前,植物早就表現出程度不同的可見傷害,因此它們常常用作汙染的最早指示物。

    植物對大氣汙染的反應很明顯,如從城市工礦區排放的SO2、HF、O3等有害氣體,常常使附近的農作物、蔬菜減產,使果樹、森林、城市綠化樹種受到損害。

  • 2 # 用戶7819445816643

    群體效應說的是當個體形成群體,通過群體對個體進行約束和指導,群體中個體之間的作用,會使群裡的人,在心理、行為發生改變。這種作用會凝聚成一股無形的能量遊走在每個人之間,對每個個體的能量在群體中都會得到增強。

    1967年,美國加州一所高中,歷史老師羅恩·瓊斯給學生們講德國在“二戰時期”的故事,有很多學會提出來:“納粹的大屠殺是否意味的德華人是否真的生來嗜血殘暴。為了解開大家的問題,羅恩·瓊斯決定做一個大膽的嘗試,去模擬當時的場景,時間為5天。

    實驗開始的時候,他提出鏗鏘有力的口號,“紀律鑄造力量”、“團結鑄造力量”和“行動鑄造力量”,用嚴苛的規條束縛學生,向他們灌輸集體主義,包括絕對服從,遵守紀律。很快,學生們都發生了驚人的改變,學生們變得非常順從,步調一致地投入其中,他們也精神抖擻,穿上制服,做課間操,互相監督。

    在此之外,瓊斯還讓他們建立獨立的小圈子,他們給這個團體命名為“浪潮”,還創造了辨識圈內人的手勢:手臂從右往左,劃出一個波浪狀的曲線。學生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他們到處發傳單,印貼紙,拉攏新的成員。

    最後只用五天時間,這個班就由20人變成了200人。最後,瓊斯在學校大禮堂召開了一次大會,放映了一部第三帝國的影片,影片裡和學生們一樣,整齊劃一的制服和手勢,集體狂熱的崇拜和叫囂。學生們都慚愧不已。實驗結束。

    這些被操控的行為,證明了: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納粹的一份子,集體犯罪其實是一個心理問題。

     伏爾泰也曾說過:“人人手持心中的生氣,滿面紅光走向罪惡”。合群也是人的本性。但人們毫無原則地盲從和追隨,我們個性會被抹殺掉。

     對於我們個人而言,我們不具備去改變全體的能力,但至少會有選擇群體的自由,當我們想加入群體的時候要仔細想想,這個群體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組織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很難不被影響的,人的行為會變得難以控制。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