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姐的婚姻生活
-
2 # 用戶9029294550624
南朱北王指:清代詩人朱彝尊、王士禛。朱彝尊(1629—1709),字錫鬯,秀水(今浙江嘉興)人。其詩工整雅健,並創浙西詞派,作詞五百多首。編有《明詩綜》、《詞綜》等。曾參加纂修《明史》。
王士禛(1634—1711),字貽上,號漁洋山人。新城(今山東桓臺)人。當時頗有聲望,為詩壇宗主。康熙帝曾徵其詩300首,名《御覽集》。其作詩、論詩皆以“神韻”為旨趣。他的五、七言近體詩,特別是七言絕句,意境深遠,風格顯著,如《秦淮雜詩》、《真州絕句》等。
-
3 # 用戶7948221526027
南朱北王,即清代學者朱彝尊和王士禎的並稱。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南朱北王
別名 小長蘆釣魚師
出生地 浙江嘉興
代表作品
經義考
日下舊聞
曝書亭集
所處時代
清代
字號
字錫鬯,號竹垞;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
主要成就
為浙西詞派的創始者。詩與王士禛齊名,時稱“南朱北王”。
目錄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詩人、詞人、學者。字錫鬯,號竹垞,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科博學鴻詞,以布衣授翰林院檢討,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曾出典江南省試。後因疾未及畢其事而罷歸。其學識淵博,通經史,能詩詞古文。詞推崇姜蘷。為浙西詞派的創始者。詩與王士禛齊名,時稱“南朱北王”。著述甚豐,有《經義考》、《日下舊聞》、《曝書亭集》等。編有《詞綜》、《明詩綜》等。其醫著有《食憲鴻秘》三卷,系食物本草之類,現有刊本行世。
朱彝尊(1629--1709),清初著名學者和詩人。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醧舫,行十,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先世江蘇吳江人,明景泰四年遷於浙江嘉興府秀水縣,遂為秀水人。清順治六年,彝尊挈家移居嘉興梅會里(今浙江嘉興市王店鎮),其故宅今為王店曝書亭公園。
明思宗崇禎二年(1629)一歲
八月二十一日,朱彝尊生於嘉興碧漪坊。
曾祖朱國祚,明萬曆十年(1582)進士,官至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加少傅。卒,贈太傅,諡“文恪”。《明史》有傳。
祖父朱大競,曾為雲南楚雄府知府。
嗣父朱茂暉(大競長子),以蔭授中書科中書舍人。他是明末“復社”的重要成員之一。無子,以弟茂曙長子彝尊為嗣。
生父朱茂曙(大競次子),秀水縣學生,卒後門人私諡為“安度先生”。
祖父朱大競為官清廉。辭官回鄉時,“力不能具舟楫”,行李“僅敝衣一簏而已”。至朱茂曙時,家益貧困,若遇荒年,經常乏食。
是年,李自成參加高迎祥部農民起義。
崇禎七年(1634)六歲
入家塾讀書。
崇禎八年(1635)七歲
弟彝鑑生。
崇禎八年(1636)八歲
四月,皇太極即帝位,國號“大清”,改“女真”為“滿洲”。
七月,高迎祥被俘犧牲,李自成被擁戴為“闖王”。
三月,祖母徐氏卒。
六月,祖父朱大競卒。
崇禎十一年(1638)十歲
是年,魏忠賢餘黨阮大鋮居南京,與革職巡撫馬士英同謀起用。“復社”諸生黃宗羲等一百四十人列名貼榜揭露阮大鋮醜行,其中有嘉興府人八名。但朱茂曙認為“治小人不宜過激”,未與其事。
從其叔朱茂皖(芾園)學。
崇禎十二年(1639)十一歲
二弟彝玠生。
崇禎十四年(1641)十三歲
浙江大旱,飛蝗蔽天,災情嚴重。朱家生活艱難,竟至斷炊。
崇禎十五年(1642)十四歲
二月,清兵下松山,明薊遼總督洪承疇和錦州守將祖大壽降清。
朱彝尊之師朱茂皖認為:“河北‘盜賊’,中朝朋黨,亂將成矣,何以時文為?不如舍之學古!”于是棄時文八股,以《左傳》、《楚辭》、《文選》授彝尊等。
按:據朱彝尊《靜志居詩話》。陳廷敬《竹垞朱公墓志銘》誤以此語為彝尊所說,後多有沿襲陳氏之誤者。當以彝尊自述為是。
崇禎十六年(1643)十五歲
三月,李自成稱“新順王”,在襄陽建立農民政權。
五月,張獻忠攻克武昌,稱“大西王”。
八月,清皇太極死,太子福臨即位,是為順治帝。多爾袞攝政。
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十六年
一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國,國號“大順”,建元“永昌”。
三月,大順軍攻入北京。明崇禎帝自殺。
四月,明駐山海關寧遠總兵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即皇帝位;次日,棄城西撤。
五月初,多爾袞率清軍入北京。頒剃髮令:“凡投誠官吏軍民,皆著剃髮,衣冠悉遵本朝制度。”
五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弘光政權。
十月,清朝定都北京。
十一月,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國號“大西”。
順治二年(1645)十七歲
四月,清兵破揚州。明督師史可法殉難。清兵殘酷屠殺揚州人民,史稱“揚州十日”。
五月,清兵攻入南京。南明禮部尚書錢謙益等迎降。
六月,清軍下蘇杭。重頒剃髮令。嘉定、江陰等地掀起反清鬥爭。
閏六月,魯王朱以海在紹興監國,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建立隆武政權。
夏,李自成在湖北通縣九宮山被害。
本年下半年,江南抗清義軍紛起。嘉定侯峒曾、黃淳耀等起義,敗死。清軍前後屠城三次,城中死難者二萬人,史稱“嘉定三屠”。江陰典史閻應元等守城八十一日,戰死。
是年春,朱彝尊與歸安縣儒學教諭馮鎮鼎之女馮福貞結婚。福貞十五歲。因朱家窮困,無力聘娶,彝尊曾祖父文恪公舊第相鄰。
夏,遭兵亂,朱、馮兩家均離家避難。彝尊隨其岳父馮鎮鼎徙居練浦塘東之馮村。生父朱茂曙攜家避難夏墓蕩。
九月,生母唐氏病卒。
《曝書亭集》編年始此。
順治三年(1646)十八歲
是年,清朝開科取士。秋,舉行鄉試,定明年會試。
六月,南明魯王逃忘入海。浙東義師紛起抗清。
八月,南明唐王被俘,死於福州。
九月,明鄭芝龍降清,其子鄭成功不從,入海抗清。
十一月,桂王朱由榔在肇慶建永曆政權。
十二月,張獻忠在四川西充鳳凰山遇難。
朱彝尊仍留馮村,生父朱茂曙遷居塘橋之北。
順治四年(1647)十九歲
生祖母蔡氏卒。
順治五年(1648)二十歲
讀書烏木橋村。
長子德萬生。
順治六年(1649)二十一歲
挈妻馮氏至塘橋侍養生父朱茂曙。因居處隘小,遷居梅會里,迎生父茂曙至家。
與同裡王翃、周篔、繆泳、沈進、李繩遠、李良年、李符等交遊作詩。朱彝尊的詩文受到曹溶的賞識。其時,彝尊詩文與沈進齊名,鄉人號"朱、沈"。
家貧,遇有客至,則出布袍典質。遠近學詩者常來訪問,共與論詩。
順治七年(1650)二十二歲
在裡中授徒謀生。
長女生(後嫁吳江周能察)。
江、浙士人在嘉興南湖集會,時稱"十郡大社"。吳偉業、尤侗、徐乾學、鄒祗謨、曹爾堪、毛奇齡、朱彝尊等均赴會。會期三日,諸人定交而別。
順治八年(1651)二十三歲
一月,順治帝親政。
彝尊繼續在裡中授徒。
順治九年(1652)二十四歲
長子德萬夭亡,彝尊有詩悼念。
八月,次子昆田生。
順治十年(1653)二十五歲
遊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是彝尊的外祖母家)。
順治十一年(1654)二十六年
春遊吳門(蘇州),秋復至吳門。
在嘉興和抗清士人魏璧相識。
按:彝尊順治十七年所作《梅市逢魏璧》雲:“前年逢君射襄城,山樓置酒歡平生。……寒暑推移六七年,眼前貧賤猶如此。”故推知其與魏璧之交,約在此時。
順治十二年(1655)二十七歲
岳父馮鎮鼎選授紹興府學訓導。三月,往山陰(紹興)探視。過山陰梅市,訪祁彪佳之子祁理孫、班孫兄弟。十月,與祁氏兄弟同遊山陰柯山,並題名寺壁。
次女生(後嫁桐鄉錢琰)。
順治十三年(1656)二十八歲
海寧人楊雍建為廣東高要縣知縣,此年聘朱彝尊為塾師教授其子。夏,往嶺南。
順治十四年(1657)二十九歲
科場案起。順天鄉試考官李振業、張我樸以"舞弊"罪立斬;江南主考方猷、錢開宗及河南主考黃鉍、丁澎等均被劾。
曹溶時任廣東布政使。朱彝尊到廣東後,曾與往還,併為曹溶甄錄《嶺南詩選》。曹溶於本年還嘉興,彝尊以詩送別。
與廣東詩人屈大均交往,以詩酬答。屈大均《過朱十夜話》詩有“夫君若萱草,一見即忘憂”句。
集粵行之詩一百三十餘首及和曹溶詩三十二首為《南車草》一卷,刊行。蔗餘道者作序。
順治十五年(1658)三十歲
因“科場案”順天舉人二十餘人流放尚陽堡,江南二主考被斬,江南名士、舉人吳兆騫等流放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
四月,彝尊啟程歸家。途中訪南雄知府陸世楷。五月,與陸同至南雄楊歷巖觀瀑布。六月,途經烏江(在安徽和縣),謁項王廟。
王士禎
王士禎,因清朝避雍正皇帝“胤禛”諱,將其改稱為王士禎。
清代詩人。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新城(今山東桓臺)人。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出任揚州推官。後升禮部主事,官至刑部尚書。康熙四十三年(1704)罷官歸裡。王士禛論詩,以「神韻」為宗,要求筆調清幽淡雅,富有情趣、風韻和含蓄性。王士禛的五、七言近體詩最能代表他的風格特色。他不重視文學對現實的反映,大部分詩是描寫山水風光和抒發個人情懷的,偏於對藝術技巧和意境的追求,是他的創作理論的具體體現。王士禛有詞集《衍波詞》,以小令為佳,但其成就遜於詩。著作有《帶經堂集》,詩選有《漁洋精華錄》,詩話有《漁洋詩話》,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於亭雜錄》、《香祖筆記》等。
其理論著作有《律詩定體》,他對古代詩歌聲調韻律作了初步的歸納總結,對後世實有“拋磚引玉”之功績。
回覆列表
姓
徐夫人(姓徐,名夫人.一個收藏匕首的人)
——《戰國策·燕策》
徐 [xú]
〈動〉
(形聲.從彳( chì),餘聲.雙人旁與行走有關.本義:慢步走)
同本義 [walk slowly]
徐,安行也.——《說文》
乃徐有說.——《易·困》.虞注:“坤為徐.”
徐其攻而留其日.——《戰國策·宋策》
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孫子·軍爭》
攝提運衡,徐至於射宮.——《文選·張衡·東京賦》
散開 [spread]
執徐之歲,歲早旱,晚水.——《淮南子》
〈形〉
緩慢 [gently;slowly]
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莊子·天道》
入而徐趨.——《戰國策·趙策》
此事當徐議之.——《宋史》
徐有得也.——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徐而察之.——宋· 蘇軾《石鍾山記》
餘韻徐歇.
徐以杓酌油瀝之.——宋· 歐陽修《歸田錄》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蘇軾《前赤壁賦》
又如:徐議(從容商議);清風徐來;徐回(緩慢地回旋運轉);徐行(緩慢前行);徐步(緩慢步行);徐呼(發聲舒緩的弱音);徐疾(或慢或快)
安閒的樣子 [leisurely]
宜為人主,安徐而重固.——《國語》
又如:徐言(緩言;低聲細語);徐婉(舒緩委婉);徐詳(舒緩安詳)
全,都.通“俱” [all]
魯人徐傷 歸父之無後也.——《公羊傳·成公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