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焦糖
-
2 # 立冬美藝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辦法很多,最直接的就是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提供豐富的兒童讀物和有聲資料,多和孩子溝通交流。鼓勵孩子多看書,多朗讀,多說話。
家長要耐心傾聽孩子的提出的各種問題,並予以解答,促使孩子想說,敢說,會說。從而使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斷提高,智力能力發展的越來越強好。
-
3 # A越努力越幸運OK
這個階段,父母要想辦法創造條件,誘導孩子發出聲音。而且不要過於擔心孩子的哭聲,哭也是發音的一種方式,只要不是因為不舒服而哭鬧。
說到這裡再多說一些,現在很多孩子語言發育遲緩,醫生多數都會詢問:是不是小時候沒捨得讓哭過?當然,語言發育遲緩還有其他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說輔食的添加、舌肌口腔肌肉的力度達不到等等,但對於小孩子來說,正常的哭一哭沒什麼壞處。
-
4 # 四度夜
很多媽媽認為,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是從“會說話”開始的,其實不然。語言嬰兒“習得”的一種技能,輸入很重要。孕後期,胎兒已經具備了聽力,所以合適的胎教也是有意義的。
剛出生的新生兒,聽力已經發展得很好了,他的生理條件已經為進入“前語言階段”做好了準備。我們把0到1歲孩子的語言發展,分為以下三個階段:0到3個月、4到7個月、8到12個月。
0到3個月:簡單音節(咕咕階段)
新生兒滿月後,逐漸對聲音的變化或者搖鈴聲,能夠產生身體動作的變化,這個時候,可以給孩子一些聲音的刺激,一定要柔和,很多電動的玩具聲音很刺耳,並不適合這個階段的孩子玩。
2個月後,會出現微笑或者眨眼,哭聲也開始和具體的事情聯繫在一起,比如說餓了、拉了、困了、自己的活動受到了限制。如果寶媽的情緒和心理狀態都不錯的情況下,她對孩子的需求會很敏感,是能夠分辨出孩子為什麼哭的。
2到3個月,孩子會發出一些積極狀態的聲音,類似於元音a/o/e,3個月後,孩子聽到聲音,會想要尋找聲源。
0到3個月,語言的教育和培養要注意哪些方面?
這個階段,父母要想辦法創造條件,誘導孩子發出聲音。而且不要過於擔心孩子的哭聲,哭也是發音的一種方式,只要不是因為不舒服而哭鬧。
說到這裡再多說一些,現在很多孩子語言發育遲緩,醫生多數都會詢問:是不是小時候沒捨得讓哭過?當然,語言發育遲緩還有其他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說輔食的添加、舌肌口腔肌肉的力度達不到等等,但對於小孩子來說,正常的哭一哭沒什麼壞處。
1.使用聲音和語言刺激嬰兒:父母多和嬰兒說話交流,嬰兒聽不聽得懂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他感受到語言和聲音的刺激。
2.多撫觸:多擁抱撫摸嬰兒,和他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3.聽搖籃曲:讓嬰兒聽輕柔的音樂,可以訓練孩子有意傾聽的能力。
4到7個月:連續音節(牙牙學語階段)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發出一些重複的音節,音節中有輔音和元音的組合,比如說baba/mama/nana。很多家長聽到後就會很開心:寶寶會喊爸爸媽媽了,其實嬰兒這時候的發音是沒有意義的,並不是真正的會喊人了,只是這些音節比較好發音。
牙牙學語階段的嬰兒,一定要能夠聽得到大人說話,才會發展他的語言能力。如果嬰兒的聽力受損,語言發展就會嚴重延遲,所以父母要對孩子的聽力問題敏感一些,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更好的發展語言能力。父母對嬰兒的應答,也會促進孩子的牙牙語。
雖然嬰兒還不能夠理解具體的內容,但是他可以理解語調,辨別父母語氣、語調和音色的變化,而且他的情緒感知能力很強,能夠分辨出愉快、冷淡、憤怒的情緒。你溫柔地對著他笑,他也會微笑,你語氣嚴厲一些,他就哭了,這就是原因。
而且這個階段的孩子會建立起一些條件反射,比如正在哭鬧的嬰兒,聽到媽媽說“來了來了~”哭聲就會變小或者停止哭鬧,雖然他理解不了具體的意思,但他明白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
4到7個月,寶寶的語言培養活動有哪些?
“聯合注意”,有助於促進嬰兒語言的發展。從4個月開始,嬰兒會開始注意大人看的方向,這一技能在不斷的發展,成人也會追隨嬰兒的視線,評論嬰兒看到的東西,這就被稱為“聯合注意”。經常體驗“聯合注意”的孩子保持注意力會更久,說話更早,並且表現出更快的詞彙發展。
嬰兒開始和成人交流的輪流模式,比如說很喜歡“躲貓貓”,用手遮住臉再移開,孩子就能開心玩很久,父母與嬰兒互動的過程,對心理發展也是有幫助的。
1.堅持語言刺激:父母多和孩子說話,伴隨著動作和豐富的表情,孩子會很感興趣。
2.誘導孩子說話:孩子發出音節時,父母可以學習他發音進行互動,用這種方法鼓勵孩子說話。孩子小時候,我們可以這樣“聊天”二十分鐘。
3.“動作—實物配合”:幫孩子建立起語言和實體之間的聯繫,可以用語言指導動作,比如說“要換尿不溼了,腿抬起來下”、“穿衣服啦,胳膊伸進來”等等。
4.開展語言遊戲:可以和孩子玩“躲貓貓”的遊戲、拍手遊戲、指認物體的遊戲。
照顧這個階段孩子的撫養人,需要多花一些心思和嬰兒進行互動,有些寶媽、奶奶或者保姆認為,照顧好他們的安全就好了,也不和孩子進行互動,不哭鬧時就給孩子一些玩具讓他躺在那裡玩,這樣的做法並沒有滿足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不利於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8到12個月的語言發展特點
7到8個月,可以理解一些詞語的意思,聽到聲音會指物品,你問她:“狗狗在哪裡?”、“爸爸呢?”她會用肢體語言表達。
8到9個月,形成第一批“語言—動作條件反射”。懂得簡單的詞、手勢、命令,理解具有情境性。會拍手、再見等等。
11個月開始,是“語言—動作條件反射”形成的快速時期。孩子能把實物和動作相結合。這時候媽媽問孩子“垃圾桶在哪”、“你的奶瓶呢”,孩子能夠做出相應的動作。
孩子會開口說話,會出現第一批或者第一個有意義的單詞,最早的指向是熟悉的人和物或者熟悉的行動,比如說孩子第一個會喊的是“媽媽”,也有可能是“爸爸”、“奶奶”,這時候他已經能對上號媽媽是誰、爸爸是誰。也會說一些熟悉的物,比如說“車車”,熟悉的行動,比如說“拿拿”。
回覆列表
1、通過談話方式來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作為教師要讓幼兒在活動中有機會聽,然後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主要途徑是集體教學中師生的談話活動。教師要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探索時間及周圍環境,不斷重複、強化、鞏固相關的語言,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另外在集體談話中幼兒可以做和說他們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實現的事情,這也是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和途徑。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幼兒語言學習個性化的特點,不同兒童採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對於語言有障礙的幼兒要給予特別的關注,可先讓他們從模仿學說詞彙、短語開始,逐漸規範其語言,從而促進語言的有效發展。
2、通過家園共育的方式來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幼兒語言的發展,幼兒園和家庭都有責任。作為家長要給孩子創設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家長可以在休假的時候,多帶孩子出去遊玩,在玩中多與孩子交談。如在公園裡可隨機問幼兒花是什麼樣的,樹是什麼樣的,小動物們都是什麼樣的等等。在街上行走的時候,也可與小朋友們進行交談。問他們廣告牌子上的字念什麼,紅燈是幹什麼用,綠燈是幹什麼用,各種各樣的車都是什麼顏色的等等。家長也可在與親朋好友交往中讓小朋友們感受和學習語言。引導幼兒對主動向客人問好,準確表達某種簡單的意願。作為教師要時及時把孩子在園中語言方面的情況與家長進行勾通,和家長共同糾正幼兒口吃、平翹舌不分的現象。
親子游戲語言互動
以遊戲為最基本的活動載體,創設支持性的語言教育環境,重視教師、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對幼兒的語言發展大有益處,教師和家長要有效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