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7
回覆列表
  • 1 # 用戶藍天一小片

    桃李不言(拼音: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是一則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原義是桃樹、李樹不會說話,但因其花朵美豔,果實可口,人們紛紛去摘取,于是便在樹下踩出一條路來;比喻為人真誠篤實,自然能感召人心;在句子中可充當作分句;含褒義;亦作“桃李無言,下自成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 2 # 文屏鋒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讀作 xī ,指小路。

    原意是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論》:“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蹊,多音字,蹊蹺,[ qī qiāo ]

    意指奇怪,可疑。

  • 3 # 大氣蘋果6u

    下自成蹊的發音是xia(音調是四聲) zi(音調是四聲) cheng(音調是二聲) xi(音調是一聲)。

    這句話是漢語成語,出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為人真誠篤實,自然能感召人心。

    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餘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 4 # 安如山495

    同音字xī

    息 xī

    〈動〉

    (1) (會意兼形聲。從心,從自,自亦聲。自,鼻子。古人以為氣是從心裡通過鼻子呼吸的。本義:喘氣;呼吸)

    (2) 同本義 [breathe;pant]

    息,喘也。——《說文》

    亦孔之。——《詩·大雅·桑柔》。箋:“如仰疾風,不能息也。”

    尚不敢惕息。——《漢書·揚雄傳》。注:“出入氣也。”

    則心惕息。——《漢書·司馬遷傳》。注:“喘息也。”

    武氣絕,半日復息。——《漢書·蘇武傳》

    隨形勢為溝牆,庶息響相聞,易於守禦。——《明史·王復傳》

    (3) 又如:喘息(急促呼吸);息息(呼吸;氣息出入);息窒(窒息,呼吸困難);息響(呼吸的聲音);息賁(中醫病名。指呼吸急促、氣逆上奔的癥候)

    (4) 歎氣 [sigh]

    北山愚公長息。——《列子·湯問》

    喟然大息。——《漢書》

    閔王太息。——《戰國策·齊策》。注:“長出氣也。”

    (5) 又如:歎息(歎氣);息悒(歎息憂悶)

    (6) 停止,停息 [stop]

    息,安也。——《廣雅》

    息,休也。——《釋言》

    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禮記·檀弓》。注:“猶安也。”

    而不得息。——《呂氏春秋·適威》。注:“安也。”

    臣必致死禮以息楚。——《左傳·昭公八年》

    莫不敢遑息。——《詩·召南·殷其靁》

    君子以自強不息。——《易·乾》

    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詩·鄭風·狡童》

    晝夜不息。——《廣東軍務記》

    請息交以絕遊。——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無時而息。——[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杜甫《羌村三首》

    (7) 又如:息口(停口);息手(停手);息糜(制止;停止);息言(停止言事);息甲(解除盔甲。停戰)

    (8) 休息 [rest]

    民亦勞止,汔可小息。——《詩·大雅·民勞》

    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息景(息影。退隱閑居);息勞(休息);息喘(喘息。比喻緊張活動中的短暫休息);作息(工作和休息);歇息(休息);息力(休息)

    (10) 滋息;生長 [grow]

    消息盈虛,終則有始。——《莊子·秋水》

    (11) 又如:息馬(畜養、蕃息馬匹);息人,息民(使人民得到休養生息)

    (12) 平息 [calm down]

    望峰息心。——《藝文類聚·吳均·與朱元思書》

    (13) 又如:息事(平息事端);息喘(平息喘氣)

    (14) 消除 [get rid of]

    息子貢之志。——《韓非子·五蠹》

    (15) 又如:息望(不再生妄想);息慮(消除擔憂;消除雜念)

    (16) 通“熄”。熄滅;消失 [go out]

    彖曰:“革,水火相息”。——《易·革》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莊子·消遙遊》

    (17) 又如:息了心(斷了念頭;死心);息滅(熄滅;絕滅);息機(熄滅機心)

    詞性變化

    ◎ 息 xī

    〈名〉

    (1) 氣息,呼吸時出入的氣 [breath]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莊子·逍遙遊》

    屏息觀之。——明· 魏禧《大鐵椎傳》

    半日復息。——《漢書·李廣蘇建傳》

    數息可達。——唐· 李朝威《柳毅傳》

    (2) 又如:一息尚存;鼻息

    (3) 利息,利錢 [interest]

    歲餘不入,貸錢者多不能與其息,客奉將不給。——《史記·孟嘗君傳》

    (4) 又如:息利(利息);息金(利錢,利息)

    (5) 消息 [message]

    至今已八九日,並無息耗,不免憂疑。——歐陽修《熙寧四年與大寺丞書》

    (6) 又如:信息(音信;消息);息耗(消息,信息)

    (7) 親生子女 [one's own children]

    汝息為我子,汝親為我翁。——張籍《董公詩》

    (8) 又如:息子(親生兒子);息女(親生女兒);息男(親生兒子)

    (9) 春秋時諸侯國名 [Xi state]。故址在今河南省息縣北

    (10) 姓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