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O醉寶_
-
2 # 用戶8615340484446
銀河糸有哪些星球,首先銀河系是一個惰圓盤型棒狀星系,它有四條清晰明確且對稱的旋臂,且相距4500光年,擁有約一千億到四千億顆恆星,我們生活的太陽糸有八大行星和矮行星,銀河系的星系如半人馬座,天狼座,巴納德,伍爾夫,勃蘭德,鯨魚,羅斯,波紅座等許多恆星。
-
3 # 樂天派庫爾勒8I
銀河系有地球、火星、金星、木星、土星等星球。
1、地球
地球是太陽系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約1。496億千米(1天文單位)。地球內部分為地核、地幔、地殼結構,地表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
地球是宇宙中僅有的存在已知生命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2、火星
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為太陽系裡四顆類地行星之一。歐洲古稱火星為“瑪爾斯”,古羅馬神話中的“戰神”,也被稱為“紅色星球”。
古漢語中則因為它熒熒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
3、金星
金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是從太陽向外的第二顆行星,軌道公轉週期為224。7天,沒有天然的衛星。金星在中國古代稱為太白、明星或大囂,早晨出現於東方稱啟明,晚上出現於西方稱長庚。
4、木星
木星是距離太陽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截至2019年已知有79顆衛星。古人早已認識這顆行星 ,羅馬人以主神朱庇特命名這顆行星。古代中國則稱木星為歲星,取其繞行天球一週約為12年,與地支相同之故。
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歲星呈青色,與“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為“木星”。
5、土星
土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到太陽的距離排在太陽系第六位。古代中國土星是中國古代人根據五行學說結合肉眼觀測到的土星的顏色(黃色)來命名的,亦稱之為鎮星(常寫作填星)。
土星的英文名稱Saturn來自於羅馬神話中的農業之神薩圖恩。
-
4 # 用戶4600070498207
銀河系(英語:The Milky Way),是太陽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1000億~4000億顆恆星和大量的星團、星雲以及各種類型的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從地球看銀河系呈環繞天空的銀白色的環帶。
銀河系呈扁球體,具有巨大的盤面結構,由明亮密集的核心、兩條主要的旋臂和兩條未形成的旋臂組成,旋臂相距4500光年。
-
5 # 用戶4775910187120
太陽系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太陽系的恆星:半人馬座α星 、巴納德星 、伍爾夫359星 、勃蘭得2147星、鯨魚座uv星、天狼星、羅斯154星、、波江座ε星和羅斯128星。
行星的定義:
1、必須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
2、質量足夠大,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必須靠自身引力使天體呈圓球狀;
3、其軌道附近應該沒有其他物體。
-
6 # 周哥自由自在
銀河系擁有十幾個衛星星系,包括大麥哲倫星系、小麥哲倫星系、大犬座矮星系、人馬座矮星系、天龍座矮星系、小熊座矮星系、船底座矮星系、天爐座矮星系、玉夫座矮星系、六分儀座矮星系、杜鵑座矮星系、獅子座I和獅子座Ⅱ矮星系等,其中大、小麥哲倫星系是兩個比較大的星系。
-
7 # 戒不掉的煙癮291
銀河系中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水星
水星,在太陽系八大行星裡,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中國稱之為辰星。它每87.968個地球日繞行太陽一週,而每公轉2.01周同時也自轉3圈。水星有著太陽系行星中最大的軌道傾角。
2、金星
金星,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又叫太白星、啟明星或長庚星。
3、地球
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
4、火星
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週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
5、木星
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距離太陽第五遠的行星。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由於木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為氣體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稱類木行星。
6、土星
土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距日距離排太陽系第六位。土星是氣態巨行星,歐洲古希臘稱之為厲星,中國古代人們把土星稱為瑞星。
7、天王星
天王星,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向外的第七顆行星,其體積在太陽系中排名第三(比海王星大),質量排名第四(小於海王星),幾乎橫躺著圍繞太陽公轉。
8、海王星
海王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海王星的軌道半長軸為30.1天文單位(在太陽系行星中排名第8位),質量為17.1地球質量(第3位),半徑位3.9地球半徑(第4位
-
8 # 馬路341
恆星
我們夜空中看到的幾乎所有天體都是恆星,當然99.999999999999%都在銀河系內,因為肉眼能看到的河外星系就四個,大小麥哲倫(南半球可見)星系、仙女星系以及三角座星系,當然偶爾還可能有系外超新星!
行星
其實我們觀測到的行星並不多,因為行星不發光,當然會有反射,但極其微弱,從可見光波段直接探測的可能性為零,除非是太陽系內!系外一般用凌日觀測和引力導致的恆星光多普勒頻移等間接觀測方法!
-
9 # 羅哥1727
銀河系目前知道約有2000多億顆恆星,其中帶有行星的恆星有400億顆。此外行星、小行星的數量更是多得不可勝數。
具體來說有:
1、行星
行星又可分為固態行星與氣態行星兩種。
像水星、火星、地球就是固狀行星。固態行星軌道靠近恆星,質量體積也比較小。
氣態行星,其主要成分也是氫氣。像木星、土星就是這類的行星。它們的個頭與質量都比較大。
再就是質量更小的,不能成為球狀的就是小行星。
2、慧星
這是一類比較特殊的星體,其主要成是水與還有其它些氣體組成。這類星體軌道可能是橢圓這類慧星就有周期性的如哈雷慧星,還有可以是雙曲線的,只飛過一次就不回來了。
3、恆星
恆星質量的不同也決定了它們命運的不同。
如果質量是太陽的幾百倍,它發生爆炸後留下的產物叫黑洞。
比太陽質量大幾十到一百多倍的恆星到了晚年被稱為紅超巨星,它爆炸時會產生鐵以後的所有元素。同時殘留下來的內核是高密度的中子又被稱為中子星。因為其它釋放有規律的週期性電磁波脈衝以又叫脈衝星,如蟹狀星雲。
與太陽質量相仿的或稍稍大一點的恆星到年老這後不會爆炸而是會熄滅,形成類似鑽石結構的星球。這種星球叫白矮星,如天狼星就是這樣的星體。
至於惑星就是行星的別稱,像小名一樣。
所以,總的來說要完全確定銀河系的星球數量是沒有辦法的。而且黑洞其實也是星球,但我們無法發現,無法估計。 所以到現在還無法得出一個銀河系內星球數量的準確答案。
-
10 # 福氣1安好
天文學家曾經根據哈勃觀測到星系密度估計,宇宙中大約有超過2萬億個銀河系。目前已被人們發現和觀測到的行星大約有1250億個,而每個星系又擁有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幾百到幾萬億顆,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大約有400億顆行星。而我們眾所周知的八大行星分別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宇宙的構成:2018年學者張小榮、李重明、盧印紅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廣宇自然及之人文現象的理論量項維物基,描繪了廣宇自然的普遍規律,勾畫了關於大爆炸的起點前後及最初階段以及大爆炸的內外關系等未被大爆炸學說明確的部分,並給出了一個可實際觀測和邏輯辨證的表達式。該表達式中對宇宙描繪為:一個起源於自身結構組織,由其運動左右,具有多區域、廣袤範圍、漸變性、多重表現的可被思維認知的集聚體,並具有不同區域、不同階段,不同成份、不同量、不同運動、不同機理的特點,其體系與構成物即是由大爆炸等各種現實量所形成的集團單元。
回覆列表
1、水星
水星,在太陽系八大行星裡,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中國稱之為辰星。它每87.968個地球日繞行太陽一週,而每公轉2.01周同時也自轉3圈。水星有著太陽系行星中最大的軌道傾角。
2、金星
金星,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又叫太白星、啟明星或長庚星。
3、地球
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
4、火星
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週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
5、木星
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距離太陽第五遠的行星。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由於木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為氣體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稱類木行星。
6、土星
土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距日距離排太陽系第六位。土星是氣態巨行星,歐洲古希臘稱之為厲星,中國古代人們把土星稱為瑞星。
7、天王星
天王星,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向外的第七顆行星,其體積在太陽系中排名第三(比海王星大),質量排名第四(小於海王星),幾乎橫躺著圍繞太陽公轉。
8、海王星
海王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海王星的軌道半長軸為30.1天文單位(在太陽系行星中排名第8位),質量為17.1地球質量(第3位),半徑位3.9地球半徑(第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