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用戶6649875009019
-
2 # 茗意茶煙
如果發麵挺好,那就是揉好饅頭以後醒發的不好。揉好饅頭不要急於下鍋蒸,醒發十分鐘後再上鍋,響水上鍋,蒸二十分鐘不要掀鍋,等五分鐘再出鍋。
-
3 # teacher郝246055857
饅頭鬆軟,是由於鹼面兒和麵中酸恰好中和生成的氣泡比較多。如果不松,可能是鹼面兒放少或太多。如果饅頭發黃,那就是硪面兒太多了。
-
4 # 上進的雪碧md
由於使用不同的發酵物發麵,會出現不同的情況。若是單獨用酵母,或與泡打粉混合發麵,或使用了發酵粉等發酵物。它們在一定時間內面團發酵到位,麵團不會發酸,這是由這些發酵物本身的性質決定的。
用了老面就不同了,由於老面中一直存在的酵母菌。即使加鹼了,開蒸了還會發酵,麵團仍會發酸,這也是老面發麵要用純鹼,以及要用開水上鍋開蒸的原因。
由此可見,饅頭胚的醒發,即“二次醒發”,溫度是相當重要的。如果發酵慢了,一定是溫度低於了25℃,導致饅頭胚內熱為不足,胚子內產生的二氧化碳數量少,無法掙脫胚子外部的約束,饅頭胚膨脹速度放緩了。
第一次發酵不是很到位。麵團是否發酵到位,決定著饅頭的品質。不論用酵母還是老面,用量與季節氣溫、和麵水的水溫都有關系。酵母的用量,一般參照包裝袋的使用說明。但是,冬季每500克的麵粉要增加2――3克,夏季要減少1――2克;若是老面,一般用量是15%,冬季要增加到25%,夏季只要10%也可以發好面的。
如果和麵時沒有達到這些基本的標準,特別是冬季,麵團會起發不到位。使發麵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麵筋得不到充分的擴展,延展性較差。當第二次發酵時,饅頭胚自然也就醒發的比較慢。
饅頭胚子有點硬。麵團加水量要根據麵粉的食水量及其因素全面來衡量。一般情況下,麵團水份含量越大越利於酵母菌的繁殖生長,麵團也更容易發酵。而使體積膨脹迅速,會使麵團過於鬆軟,便會以加乾麵粉的方式去改變。結果揉饅頭胚費時費力,饅頭胚還揉得不光滑,甚至有縫隙。這種粗糙的硬饅頭,因缺乏水分滋養,釋放的二氧化碳有限,饅頭胚子醒發慢。
加入的食用純鹼量不適中。這種情況也只有使用老面發酵時才會出現。由於老面是存儲下來的,長時間與空氣接觸,會產生一些雜菌。雜菌的存在會是麵團在發酵過程中大量產生乳酸菌等雜質,使麵團的酸性增強。就必須加適量的純鹼來中和。
只是加鹼量的多少,完全取決於發麵的狀況,也只能憑經驗去操作。出現差錯是難免的,當加入的鹼量多少,抑制了中和反應的進程。在饅頭胚的第二次發酵中,雖然漸漸的有所反應,但還是速度很慢。即使有所緩解,效果還是不大。
△用鹼過量的饅頭胚,醒發前圖片
饅頭經過二次發酵,不但會是饅頭胚“長大”了,使饅頭胚的麵筋得到擴展和延伸,從而使麵團柔軟度增加了,饅頭的口味也會大大改變。如果二次發酵速慢,補救的辦法是將蒸鍋水燒開,將擺放好饅頭胚的籠屜逐層在蒸鍋上預熱,然後將籠屜疊加起來,約20分鐘,再重複此法,再放置10分鐘,然後上鍋開蒸便是。
回覆列表
原因一:饅頭胚子沒有經過2次醒發。通過網上教程,好多人都學會了發麵的技巧,但往往忽略了二次發酵。大家知道,在麵粉的發酵過程中,麵團的內部會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我們要將醒發好的麵團進行揉搓排氣。然後再製成饅頭生胚。這時就要注意了,饅頭生胚做好後,要放到比較暖和的地方(比如熱坑上或35-40度左右的蒸鍋中),蓋上紙張或鍋蓋,進行二次醒發,讓饅頭變輕變大,這樣蒸出來的饅頭才更加白胖暄軟。
原因二:和蒸饅頭的水溫有關系。我們將饅頭生胚做好後,要在蒸籠中鋪上一層屜布或玉米葉,或者直接抹上一些食用油,這樣能有效防止饅頭底部被蒸汽浸溼而導致饅頭發硬死皮。我們在蒸饅頭的時候,一般是冷水上鍋,待起蒸汽後計時,一般大鍋要30-45分鐘,現在的小鍋15-20分鐘即可。因為生饅頭放入熱水鍋中,可能會使饅頭瞬間受熱,而導出現塌陷死皮現象。因此,蒸饅頭一般都是冷水上鍋。冷水上鍋可以隨著水溫逐步上升,會使饅頭受熱均勻,這樣才不會出現發硬死皮。
原因三:饅頭蒸好後沒有燜直接出鍋。饅頭蒸熟以後,不要著急把鍋蓋打開,因為這個時候,蒸籠內外溫差比較大,很容易造成饅頭發硬死皮和回縮。關火燜個3-5分鐘左右,等鍋內外溫差不大了,再打開鍋蓋就可以了。這樣可以避免冷熱交替使饅頭緊縮現象產生。但我們即使這樣做了,也會出現1-2個硬饅頭(也叫鬼饅頭),這個目前還真不好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