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5
回覆列表
  • 1 # 博學的松鼠gl

    很重要,杜威訪華後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和觀點得以在中國廣泛傳播和運用

  • 2 # 番茄2405329196294247

    1919年初,當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翰·杜威(John Dewey)和夫人,利用學術休假到日本訪學時,其間的幾周,他只是計劃到中國觀光。

    出乎意料,在其著名的中國學生的邀請和努力下,杜威戲劇般地在中國住了兩年多的時間,見證並參與到聲勢浩大的 “五四” 運動,發表200多場演講,他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席卷了中國學界;他獲得崇高地位,孫中山先生登門拜訪,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稱他為“西方的孔子”。

    在杜威訪華百年後,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在中國仍受到追捧,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了38卷的《杜威全集》和《杜威在華學譜》,北京大學出版了《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國》等。但20世紀初,在美國教育的多種哲學理念中,杜威的實用主義理論只是其中一個,而且一直有相當爭議。

    今天,在杜威提出並發展實用主義的兩所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看上去不那麼實用的經典人文教育是其大學本科的核心課程。

    100年間,中美兩國學界對杜威實用主義哲學的評價大相徑庭,而同時代不同的理論和實踐,卻極少在中國學界被提及和討論。為什麼?

    胡適是杜威在中國最著名的學生。20世紀上半葉,東南大學梅光迪教授和以他為代表的“學衡派”,曾針鋒相對批評胡適所倡導的文學革命和實用主義理論,但敗下陣來,並被塵封和遺忘。如胡適所言:

    “今年(1922)南京出了一種《學衡》雜志,登出幾個留學生的反對論,也只能謾罵一場,說不出什麼理由來。如梅光迪說的:‘彼等非思想家,乃詭辯家也……’這種議論真是無的放矢。……《學衡》的議論,大概是反對文學革命的尾聲了。我可以大膽說,文學革命已過了議論的時期,反對黨已破產了。”

    今天,在中國學術界倡導通才教育、反省功利教育問題之時,我從胡適與《新青年》、梅光迪與《學衡》兩條線索出發,追尋並反思杜威實用主義理論對百年中國教育的影響。

    1920年,哥倫比亞大學教授John Erskine為本科生創立的榮譽文學課程——西方經典閱讀,今天發展為哥倫比亞大學本科生核心課程——偉大書籍。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