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之純
-
2 # 巢湖灘上談湖潮
“人均累積碳排放”是將歷史上一段時期內各個國家累積的碳排放量求和(中國使用的是1900年-2010年),再除以該國當前人口數。事實上通過這一公式計算得出的結果在責任主體方面相當一致,從科學的角度看本身就是個正確的概念。
華人民廣泛支持“人均累積碳排放”的鼓與呼“人均累積碳排放”是中國科學家在人類環保事業上發明的偉大概念。
最早出現於2008年12月2日波茲南氣候會議上,由中國政府談判代表團成員、清華大學低碳能源實驗室主任何建坤、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共同提出。
有關這一概唸的研究由中國國內的權威科研機構進行,包括中國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清華大學低碳能源實驗室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其中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所領導的課題小組是對此研究最具成果的組織。
2009年11月16日,丁仲禮院士在一份《氣候變化科學問題及其不確定性》的學術報告中再次呼籲,表達“華人民必須堅持‘人均累計碳排放”的熱切呼聲。
華人認可“人均累積碳排放”,而非所謂的“人均碳排放”人均碳排放量是西方國家強加的國際話語霸權下的扭曲的測量碳排放的數據指標,也是歷次氣候談判的癥結所在,可以說所有的減排目標與責任都是緊緊圍繞如何打破這個壁壘而提出的。
就是國家的碳排放量平均到每個人身上的數量。碳排放主要來自於汽車尾氣,燃煤、燃油產生的氣體等。
人均碳排放量的計算:家居用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 耗電度數×0.785×可再生能源電力修正係數; 開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油耗公升數×0.785; 乘坐飛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 短途旅行:20公里以內=公里數×0.275×該飛機的單位客艙人均碳排放; 中途旅行:20-1 公里=5+0.105×(公里數-20); 長途旅行:1 公里以上=公里數×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