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
回覆列表
  • 1 # 用戶1407841203913197

    張英(清) 何事紛爭一角牆,讓它幾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這就是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 據《桐城縣志》記載,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兩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產業,時間久遠了,本來 六尺巷牌坊 就是一筆糊塗賬。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塗賬的,他們往往過分相信自己的鐵算盤。兩家的爭執頓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肯相讓一絲一毫。由於牽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願沾惹是非,糾紛越鬧越 六尺巷記 大,張家人只好把這件事告訴張英。家人飛書京城,讓張英打招呼“擺平”吳家。   張英大人閱過來信,只是釋然一笑,旁邊的人面面相覷,莫名其妙。只見張大人揮起大筆,一首詩一揮而就。詩曰:“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交給來人,命快速帶回老家。家裡人一見書信回來,喜不自禁,以為張英一定有一個強硬的辦法,或者有一條錦囊妙計,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詩,敗興得很。    六尺巷牌坊2 後來一合計,確實也只有“讓”這惟一的辦法,房地產是很可貴的家產,但爭之不來,不如讓三尺看看。于是立即動員將垣牆拆讓三尺,大家交口稱贊張英和他家人的曠達態度。張英的行為正應了那句古話:“宰相肚裡能撐船。”宰相一家的忍讓行為,感動得鄰居一家人熱淚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圍牆向後退三尺。兩家人的爭端很快平息了,兩家之間,空了一條巷子,有六尺寬,有張家的一半,也有吳家的一半,這條几十丈長的巷子雖短,留給人們的思索卻很長。于是兩家的院牆之間有一條寬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而來。

  • 2 # 女子北北

    六尺巷是安微桐城城中一個巷子,流傳著張家和吳家把界牆互讓三尺的故事,體現了兩家互敬互讓的美德。如果一家得寸進尺,那就沒有六尺巷,也就沒有這個美好故事了。

    《遊桐城六尺巷》

    六尺巷間遊客攘,

    不貪景色不尋芳。

    千年傳頌吳張德。

    禮讓和諧百世昌。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