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冰山8552
-
2 # 用戶329461646502695
無間隙齧合間隙可調整得很小, 雙導程蝸輪蝸桿側隙調整可以小至0.01~0.015mm,而普通蝸輪蝸桿副一般只能達 0.03?0.08mm,因此,雙導程蝸輪蝸桿副能在較小的側隙下工作,這對提高數控回轉工作臺的分度精度非常有利。由於普通蝸桿是用蝸桿沿蝸輪徑向移動來調整齧合側隙,因而改變了傳動副的中心距(中心距的改變會引起齒面接觸情況變差,甚至加劇磨損,不利於保持蝸輪副的精度);而雙導程蝸輪蝸桿是用蝸桿軸向移動來調整齧合側隙,不會改變傳動副的中心距,可避免上述缺點。雙導程蝸輪蝸桿是用修磨調整環來控制調整量,調整準確,方便可靠;而普通蝸輪副的徑向調整量較難掌握,調整時也容易產生蝸桿軸線歪斜。 雙導程蝸輪蝸桿比較特殊,由於齒左右側的導程不一樣,形成了齒厚均勻變化的外觀。 無間隙 雙導程蝸輪蝸桿它的優點是: 在使用中如果因為磨損導致傳動間隙增大,這時只要調整一下蝸桿的軸向位置,可以使蝸桿蝸輪傳動副恢復到原來的精度,不需要更換新的蝸桿、蝸輪。非常經濟、實用,多用於精密傳動。雙導程蝸輪副與普通蝸輪副的區別是變導程蝸桿齒的左、右兩側面具有不同的導程,而同一側的導程則是相等的。以為該蝸桿的齒厚從蝸桿的一端向另一端均勻的逐漸增厚或減薄,所以變導程蝸桿又稱變齒厚蝸桿。故可用軸向移動蝸桿的方法來消除或調整蝸輪副的齧臺間隙。雙導程蝸輪副的齧臺原理與一般蝸輪副的齧臺原理相同。蝸桿的軸向截面相當於基本齒條,蝸輪則相當於其齧合的齒輪。雖然蝸桿齒左右側面具有不同的齒距(即不同的模數),但因同一側面的齒距相同,故沒有破壞齧合條件,當軸向移動蝸桿後,也能保證良好齧臺。
1、界面不同。
看蝸桿的橫截面,同一截面上有一個齒算一個頭。
2、齒數不同。
但截面有時不易看到,可以用筆在蝸桿某一齒上作標記,筆不要離開該齒,然後將蝸桿轉動一週後,看離開原標記的齒間隔多少個齒:兩者緊知靠,中間沒有其它齒,就是單頭;間隔一個齒,就是雙頭(多了一根螺線);間隔兩個齒,就是3頭;如此類推。
3、蝸桿頭數不同。
即蝸桿轉一週,蝸輪齒數用Z2表示;在分度機構中,蝸桿頭數越多,蝸輪轉過兩個齒,則需要採取多級傳動才行。道從傳動比公式可以看出。
這樣大的傳動比如用齒輪傳動,蝸輪轉過一齒,若蝸桿上有兩條螺旋線,I可達1000,體積小。
4、傳動效率不同。
一般來說蝸桿和螺紋一樣有右旋和左旋之分,即蝸桿為單頭。依此類推,當Z1=1,但加工會更加困難,一般在動力傳動中,設蝸桿頭數用Z1表示(一般Z1=1~4),傳動效率越高,蝸桿須轉一轉蝸輪才轉一轉、重量輕,取傳動比I=10-80。
5、螺旋線數不同。
蝸桿上只有一條螺旋線的稱為單頭蝸桿,所以蝸桿傳動結構緊湊,因而可得到很大傳動比,就稱為雙頭蝸桿,即蝸桿轉一週,分別稱為右旋蝸桿和左旋蝸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