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偉大源於勇敢開始
-
2 # 蜀Mars
“草船借箭”是兩個典型歷史事件糅合加工的產物。這兩個事件,一個主人公是孫權,另一個是唐代名將張巡。
公元213年,孫權和曹操在濡須大戰,有一天孫權悄悄一個人坐船去觀察曹營的布防情況,他看得很仔細,不知不覺就靠近了曹營。曹操手下發現了敵船,趕忙向曹操稟告,曹操生性多疑,他為了不中埋伏,就下令放箭。一時萬箭齊發,而孫權福大命大,不但沒有傷於箭下,反而帶著滿滿一船箭回了大營,只不過船上並沒有草人。
史上真正用草人借箭的是張巡。安史之亂爆發後,叛軍一路勢如破竹,各路守軍望風而逃,只有張巡率軍一千多人在雍丘拒敵,而叛軍足有四萬人,輪番攻打雍丘。張巡率軍從容應抵抗,雙方血戰兩個多月,叛軍始終無法破城。此時最大的問題出現了,唐軍的箭已經用完了。那時候,箭是守城的利器,沒了箭就只有等死。張巡不愧是良將,竟在這時想到了一個妙計。他命令士兵紮了一千多個草人,然後給草人穿上黑衣,晚上將草人繫上繩子從城牆上放下去,然後城牆上鼓聲大作。
叛軍見唐軍夜間來襲,慌亂中只是不停射箭,阻擋唐軍襲營。結果張巡輕輕鬆鬆地獲得了十萬支箭,解了燃眉之急。
羅貫中為了刻畫諸葛亮“其智類妖”的特點,將這兩個歷史事件糅合加工成了“草船借箭”的精彩片段。
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讓他十天造十萬只箭。經過:諸葛亮請魯肅去取箭,然後乘著大霧天氣前往曹操大營。結果:最後諸葛亮取得了箭,周瑜自嘆不如。
《草船借箭》是三國赤壁之戰裡的著名橋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由於《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的膽識才智,受到後人的讚美,因而引申創作了許多成語趣聞,戲劇表演,推動著智慧的啟迪與發展。但在正史《三國志》中卻是孫權所為,發生的時間也不是在赤壁之戰,而是在赤壁之戰後第五年的濡須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