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用戶9263955616091

    1.借喻側重表達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性。
    如: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現代魯迅《故鄉》)
    側重說明“我和閏土之間的隔膜”與“厚障壁”之間有“深、厚,隔開兩事物,使兩事物產生界限”的相似性,是借喻。
    2、借代則側重說明本體和借體之間的相關性。
    如:先生,給現洋錢,袁世凱,不行嗎?(現代葉聖陶《多收了三五鬥》)
    側重說明“現洋錢”與“袁世凱”的相關性(“袁世凱”是“洋錢”的標識)

  • 2 # 桑榆落照

    一群老人聚集在村口,雞一嘴鴨一嘴地爭個不休,氈帽頭說“這樹怎麼也有五百歲了”。“哪有五百歲呀,充其量二百歲”,小鬍子頂嘴道。睡不醒終於開腔了,象母雞打鳴一樣提著尖利而又蹩腳的聲調說“胡扯,誰能說得清。“你不胡扯,踩了貓尾巴似的,難聽死了。”小鬍子又開始嗆茬。

    “氈帽頭”、是人的裝束特徵,這裡借用來指代具有這個裝束特徵的人名字,把這種用法稱為借代修辭手法;“小鬍子”是一個人的容貌特徵,這裡借來指代具有這個特徵的人的名字,也是借代方法的一種形式;“睡不醒”是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人們往往會抓住人的某種相對固定的特徵為這個人起綽號,這個綽號一旦被大家周知並稱呼,就具有了指代這個人的功能,這裡就是用外號來指代這個人的名人名。這是借代修辭方法的另一種形式。借代修辭方法的構成形式還有很多,本文不便一一列舉。

    “母雞打鳴”、是用來比喻說話的聲調中既包含尖利,又夾雜著不順暢的蹩腳音色的聲音狀態。

    “踩貓尾巴”也是比喻一種尖細刺耳的語聲,再加上有些生氣提高了音量,也就越發難聽。

    這一類的比喻在上了年紀的農民口語中經常聽到,這裡使用也為塑造人物個性服務。這是文學創作的內容不再展開。

  • 3 # 4985842084809

    比喻句: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象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本體,每年一度的高考,喻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喻詞,象。

    擬人句:幾隻小松鼠在松枝間捉迷藏。“捉迷藏”,直接以人的動作,行為來寫小松鼠。

    反復句:祖國啊,祖國,我們永遠熱愛你,永遠,永遠!反復不是重複,它的作用是加強語言的效果!

    借代句:看,大鬍子又來了,快跑!“借代”,是用事物的某一特點代替整個事物。

  • 4 # 明清568

    1.盼望著,盼望著,立秋的節氣終於到了,秋天的腳步終於近了!

    2.夏天好像一個壞脾氣的巨神,經常火氣沖天,讓人不敢出門,生怕被這個巨神的邪火灼熱。

    3.秋天,嫦娥一樣的女神,灑著清輝,涼風拂袖,飄飄灑灑降臨人間。

    4.十字路口的大蓋帽們,不怕中暑了,一隊隊紅領巾,歡歡喜喜走過人行道。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