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慶濤書畫館
-
2 # 翰墨書道
怎麼說呢?字寫到這個境界,確實有些尷尬。
說要功夫吧,確實掌握了一些書法技法和功夫,但要說好吧,作品的每一個字形無論用筆,結構都不夠精到嚴謹。至於說王羲之的影子,從造型和氣韻上看,不明顯,明顯不明顯未必能夠影響作品的水準,但如果法度或者說精度不夠不到位,以及沒有味道,就是問題了。
題主自言有王羲之的書法沒有,感覺有倪元璐書法的影子,或者王鐸的書法影子,不過有些駁雜。
比如張瑞圖的這種點畫線條,在作品中都有表現。
就是“殘”字中最後一筆的寫法也非常接近。還有橫折鉤形狀的點畫線條,橫向完成以後,並不是馬上向左出鉤和或其他,都是向向上運筆一段時間在向左。比如張瑞圖書法作品的“雨”字頭的寫法。
雖然看似題主的作品有功底,當不夠純正,有自己膚淺理解認識的按照自己審美理想的發揮。或許會認為這就是創新,確實具備這種創新的意識,問題是層次不高。什麼意思呢?是說有些好高騖遠了,基礎沒有打好,就想獨立走路,顯然會捉肘見襟。
一則不可能有成熟的技法表現或字造型。學習書法在臨摹階段雖然具備學習字形結構等的條件,其重點仍然是在解決技法方面的問題。因為技法不熟,是無法正常的是書寫按照自己心中那個理想表現出來,因為這裡有一個使用毛筆的技術問題。特別是毛筆是一種軟筆工具,你控制不好,它未必能夠聽你的話,往往是心手筆不合。只有那個實現對毛筆的準確駕馭,熟練實用,這是學習書法的第一步。
二是技法不全面,顧此失彼。從題主作品看,其線條用筆上還是比較單一的,字形處理上變化也不夠,而且顯得生硬。點畫粗細變化關系不過自然。出現如此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技法不全面,過於生,也可以說還出於初學階段即將入門之前。在此條件下,就是自己有非常好的想法,也無法心手嚮應的如意表達出來。我們看張瑞圖的作品,其技法非常嫻熟,幾乎就像我們平常的書寫那樣,但字字有法度。對於張瑞圖的字,過去有一段時間認為過於機械單一,實際上,以現在的眼力看,其微妙精巧之處,具有非常豐富的語言要素。
三是因為不熟,字內或字間的章法關系處理不好,不夠貫氣。由於技法不熟,不扎實,創作時就不具備貫氣的基本條件。點畫或者說字間的關系處理也不對。我們在臨摹學習階段,多不會把重點放到這個問題上,只有對書法技法有了較大積累,能夠集字創作作品之際,就開始注重這個問題了。我們看題主作品的字與字之間的關系處理就非常一般,沒有特色,甚至作者還採取了兩個字組合書寫的方法,當仍然不能解決作品章法的貫氣問題。我們看張瑞圖的作品,就不是這樣的。給人的感覺,一行字就如是一筆寫出來的那樣流暢。字與字之間的點畫粗細變化,結構空間,取勢方面都及其生澀。
通篇看作品仍然是字形變化不足。
至於題主所謂的王羲之影響,顯然在作品中幾乎沒有。作品的章法形制更是如此。不能和王羲之相提並論。
-
3 # 0醉夢鄉野
王羲之比較有名的詩是蘭亭詩六首:
【其一】
代謝鱗次,忽焉以周。
欣此暮春,和氣載柔。
詠彼舞雩,異世同流。
迤攜齊契,散懷一丘。
【其二】
悠悠大象運,輪轉無停際。
陶化非吾因,去來非吾制。
宗統竟安在,即順理自泰。
有心未能悟,適足纏利害。
未若任所遇,逍遙良辰會。
【其三】
三春啟群品,寄暢在所因。
仰望碧天際,俯磐綠水濱。
寥朗無厓觀,寓目理自陳。
大矣造化功,萬殊莫不均。
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
【其四】
猗與二三子,莫匪齊所託。
造真探玄根,涉世若過客。
前識非所期,虛室是我宅。
遠想千載外,何必謝曩昔。
相與無相與,形骸自脫落。
【其五】
鑑明去塵垢,止則鄙吝生。
體之固未易,三觴解天刑。
方寸無停主,矜伐將自平。
雖無絲與竹,玄泉有清聲。
雖無嘯與歌,詠言有餘馨。
取樂在一朝,寄之齊千齡。
【其六】
合散固其常,修短定無始。
造新不暫停,一往不再起。
於今為神奇,信宿同塵滓。
誰能無此慨,散之在推理。
言立同不朽,河清非所俟。
回覆列表
這件書法毫無王羲之筆意,不過筆上的功夫還是有的,筆興也不錯,只是感覺有些扭捏,不太自然,字態拘謹,有一點江湖之氣。對照原文看看這件草書寫的是什麼內容:
白居易《江樓晚眺》
澹煙疏雨間斜陽,江色鮮明海氣涼。
蜃散雲收破樓閣,虹殘水照斷橋梁。
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圖畫取,題詩寄與水曹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