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4
回覆列表
  • 1 # 用戶3654402507543063

    這是賈誼的《鵬鳥賦》,這段的譯意為 把天地比做大熔爐,造化就是爐匠,陰陽二氣生起炭火,萬物都在裡頭熔鍊,(就象翻騰的銅水無法控制一樣,)或聚首、或離散、或消亡、或休息,那裡有一定的規則呢?千變萬化,沒有終結。

    有一天生而為人,也沒什麼可得意的,變成其它的東西,也沒什麼好哀歎的。”後面是談了些超脫自然的態度,又說:“活著仿佛隨波逐流,死去好象休憩長眠。深邃得好象深淵潭水般幽然,漂浮得好象沒有羈絆的小舟般自在。不受到生活的拖累,在虛無中遨遊。道高德隆就沒什麼可以勞累,通曉生死就沒什麼可以憂慮。(有貓頭鷹飛進家裡,這樣的)區區小事,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前面還有一段,也翻一下,便於整體理解 某年月日,傍晚時候,有隻貓頭鷹飛到我家裡來了,我感到很詫異,就占卜了一下,結果說‘野鳥飛進家,主人要開拔’,于是我問貓頭鷹:‘說我要走,我將走到哪裡去?你來告訴我是兇是吉吧,也好讓我有個準備。’ 萬物的變化誰敢說已經了解了?禍是福的根由,福是禍的誘因,憂喜總是在一起,吉凶總是不分離。”後面舉了幾個福禍轉化的例子,然後總結說:“福和禍,就象纏在一起的亂線團,(是分不開的。)命運不可以預知,因為引起變化的原因是數不清的。”又舉了幾個例子後說:“天運不可以思量,天道不可以把握,就算明知早晚都會發生的事,又怎麼能確定究竟什麼時候發生?

  • 2 # 用戶5708161837795

    作者借鵩鳥之口首先提出了禍福互相倚伏的道理,從而說明吉凶同域。然後列舉了吳王夫差、越王勾踐、李斯、傅說等古人的先例,申言禍福無常,彼此相因。“命不可說兮” 以下,以各種形象的比喻說明事物的變化及因果關係是極為複雜的: 水受激則流得快,箭受激就射得遠,事物也是如此一旦彼此激盪也就生出種種變化。雲的升騰,雨的下落,猶如萬物因果的錯綜複雜。

    于是作者感嘆造物無窮,人事不可預測,得出“遲速有命” 的結論。隨後又以冶鑄為喻: 天地為爐,造化為冶匠,陰陽為炭,萬物為銅,以此說明世上事物的合散變化沒有一定的規律。“小智”以下二十句,分說各種人物的情狀,證明萬物紛紜,人情各異。然其中以“達人”、“大人” 、“至人”、“真人”與“小智” 、“怵迫之徒” 、“愚士” 、“眾人”等構成對比,強調了通達有道之士能知生死禍福之理,不為外在的物欲所屈,因而對萬物一視同仁,與道冥合。

    “釋智遺形兮”以下十六句寫作者理想中作人處世的態度。那種能超然於物的人,處世如隨流而行,觸物即止,完全將軀體交託給自然命運的安排,不作為一己的私物,因而他生活在世上便如暫時的寄居,他的去世就象一次長久的休息,于是他沒有絲毫顧慮,不以生命為可貴了。最後二句看似一氣貫下,實為還扣首段主人問鵩鳥的話,意謂死生榮枯等事,不過是細故芥,而鵩鳥來止、 主人將死的傳說也就不足憂慮。

    賈誼此賦的思想基礎是黃老哲學,文中宣揚的順天委命,齊死生、等榮辱等思想,顯然都在《老子》和《莊子》中可找到其淵源。如文中“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二句即出於《老子·道德經》,而齊死生的說法則來自《莊子·齊物論》。這種思想帶有較濃厚的消極因素,體現了老莊虛無遁世的人生觀。但我們不能脫離時代來看賈誼,他在此文中所表現的正是時代思想的反映。漢初數十年中,黃老哲學大盛,幾乎成為當時的統治思想。

    另外,我們還應看到,在這種消極思想的背面,正蘊藏著作者對自已不幸遭遇的怨憤和對黑暗現實的不滿。賈誼少年得志,正在青雲有路,希望一展抱負的時候受讒遭貶,其心中的鬱恨自不待言。

    此文中故作曠達,力求超脫,其實正表現了他未能忘情於世,不甘置身物外的隱情。

    本文在思想內容上一個頗值得重視的現象是賈誼繼承了道家朴素辯證法的思想,如他引用《老子》的話,揭示了禍福相互依賴和轉變的關系。又如“水激則旱兮,矢激則遠;萬物回薄兮,振盪相轉”和 “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 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則?千變萬化兮,未始有極”等句,都肯定了萬物變化發展的原則,具有較深刻的哲學道理。

    此外,文中 “貪夫殉財兮,列士殉名。誇者死權兮,品庶每生”諸句,簡括地揭露了封建社會中一些名利之徒的真實面目,具有一定的針砭現實的意義。

    此文在表現形式和藝術手法上也有其獨特之處,體現了從楚辭到漢賦發展過程中的中介形式的某些特點,是後人研究賦史不可或缺的一環。首先,它上承楚辭,還帶有一些楚辭的特點。賈誼的賦句式整齊,帶兮字調、通篇用韻、富於抒情色彩。

    此文的句法往往兩句一組,而奇句末尾加兮字,與楚辭的句式略同; 從開頭到“胡可勝言” 都是三韻相葉,後面兩韻相葉,有著明顯的押韻規律,至於此文抒情說理的特點就更加顯殊。

    其次,此文也已開啟了後來漢賦的某些特點。如它採用問答的形式,就為後來漢代賦家廣泛運用。

    另外,此文雖不及後來漢賦作品的鋪張揚厲,窮極形容,但其中排句的運用,比喻的工巧,典實的引徵,都說明了賦體趨於鋪陳夸飾的傾向。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