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痛一直都在
-
2 # 用戶3998059615604
這個理論有局限性,或者說的不正確。
物質的可燃性取決於物質的分子結構/分子的元素組成/沸點/,密度大小只是其中的一個很小的因素。
閃點角度:衡量物質可燃性的一個術語叫做閃點,閃點越低,物質約易燃燒;閃點越高,則物質越難燃燒。
物質結構角度:物質的可燃性主要和物質的氧化態高低有關,氧化態越高的物質越難燃燒;反之,氧化態越低,則越易燃燒。
-
3 # 冷雲zht
燃燒是化學反應,大分子的油分子間作用力比較大,所以黏糊糊,揮發難,那麼閃點就高;但是大分子烴類的化學鍵不穩定,更容易發生氧化反應,所以更容易燃燒,自燃點就低。
如果溫度再增加,那麼揮發就更強了,就能維持燃燒了,此時的溫度是燃點。所以閃點和燃點是指油的溫度,在這個溫度下油的揮發情況。也就是說閃點表現的是揮發強度的溫度,這是物理變化的概念。
-
4 # 晴天大笨笨
自燃點與油品的化學組成有關,烷烴比芳烴容易自燃,所以烷烴的自燃點比較低,在同族烴中分子量小則自燃點高,分子量大自燃點低。
密度越大自燃點越低的原因是物質密度越大,閃點越低,物質越易燃燒,自燃點越低。自燃點是指可燃物質在助燃性氣體中加熱而沒有外來火源的條件下起火燃燒的最低溫度,亦稱為發火溫度。
由於易燃液體的燃點與閃點很接近,所以在估計這類液體有火災危險性時,只考慮閃點就可以了。一般來說,液體燃料的密度越小,閃點越低,而自燃點越高;液體燃料的密度越大,閃點越高,而自燃點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