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4
回覆列表
  • 1 # 用戶1613727196003959

    意思是:愛憎之間,應該仔細謹慎。 原文:(唐太宗)嘆曰:“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鑑,內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鑑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書一紙,始半稿,其可識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惡,任善人則國安,用惡人則國弊。公卿之內,情有愛憎。憎者唯見其惡,愛者止見其善。愛憎之間,所宜詳慎。若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賢勿猜,可以興矣。’其大略如此。朕顧思之,恐不免斯過。公卿侍臣可書之於笏(hù),知而必諫也。”   譯文:唐太宗歎息說:“把銅作為鏡子,可使穿戴之時,端莊齊整;把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朝以來,存亡興替;把人作為鏡子,可以明了本身得失,我曾經保持這三面鏡子,來防止自己的過錯。如今魏徵已經死了,我丟失了一面鏡啊。我最近派人到他家,尋得一本文稿,才寫了一半,那些可以認識的是‘天下的事情有好有壞。任用好人那麼國家就安定,任用壞人那麼國家就衰敗。愛憎之間,應該仔細謹慎。假如喜愛而能了解缺點,憎惡而能了解長處,去除邪惡不遲疑,任用賢能不猜疑,可以興盛了。”那本書的大致內容就像這樣。我總是思考這件事,唯恐免不了犯錯。公卿侍臣,可以書寫在笏(hù)板上,知道可以進諫的一定要進諫。”  啟示:告訴人們以他人的成敗得失作為告誡自己的啟示,也有一說為“要悉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 2 # 手機用戶3831673170

    以銅為鏡,是唐朝魏徵說的話,原句是“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人為鏡可知得失”。此話很有道理,人照鏡子確實可以看到自己穿戴,容顏等等,但這些只是一個人的表面現象,那如果你想要知道這個人的人品怎樣,那後半句“以人為鏡”才能真實的看到這個人是如何做人的,德行如何,是否可以交往或者是否可以深交!

  • 3 # 天地メ縱橫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說的[原文]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徵亡後,朕遣人至宅,就其書函得表一紙,始立表草,字皆難識,唯前有數行,稍可分辯,雲:“天下之事,有善有惡.任善人則國安,用惡人則國亂.公卿之內,情有愛憎,憎者唯見其惡,愛者唯見其善.愛憎之間,所宜詳慎.若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賢勿貳,可以興矣.”其遺表如此.然在朕思之,恐不免斯事,公卿侍臣可書之於笏,知而必諫也.選自《舊唐書·魏徵傳》

        [今譯] 用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往昔的朝代作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旺的道理;用人作鏡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我常保持這三面鏡子,以防止自己犯錯誤.現在魏徵去世了,就失去一面鏡子了!魏徵去世後,我派人到他家中,從他的書箱裡找到一頁奏疏,剛剛寫成草稿,字跡都難以辨認,只是前面有幾行,還稍微可以看清楚,這幾行字寫道:“天下的事物有善也有惡.任用善人國家就得以安寧,任用惡人國家就會動亂.朝廷大臣之中,君主對他們的感情有愛有憎,對憎惡的人往往只看到他的缺點,而對喜愛的人往往只看到他的長處.愛憎之間,是應該仔細慎重的.如果喜愛一個人又能知道他的缺點,憎惡一個人又能知道他的長處,斥退邪惡的小人毫不遲疑,任用賢良之臣沒有二心,國家就可以興旺了.”他留下的奏疏就是這樣說的.而在我想來,恐怕難免犯這樣的錯誤,公卿侍臣們可以把他的話寫在手板上,知道我的過失就一定要規諫呀

        人類勝過動物的主要優點就在於我們是生活在人類社會之中.

  • 4 # 低調第七感

    用銅做鏡子,可以用來端正自己的衣冠;拿歷史來做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盛與衰落的原因;用別人做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正確與錯誤所在。

  • 5 # 博學多才的小舞貝貝

    以銅為鏡,比不上以人為鏡

    因為以銅為鏡,只能看見自己形象上的缺點

    以人為鏡就可以讓人家指出自己的缺點,然後改正自己的缺點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