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用戶9909758241335

    匈奴是游牧民族,世世代代在草原上繁衍生息,且具有生產組織與軍事組織相結合的社會制度。《史記·匈奴列傳》載:匈奴人“士力能彎弓,盡為甲騎。其俗,寬則隨畜因射狩禽獸為生業,急則人習戰攻以侵伐”。故人人皆民,人人皆兵。馬匹在匈奴人的生活和戰爭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製造馬上用具的技藝傳播已十分普遍了。這在考古過程中已經得到證實,在諾顏山的匈奴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馬具,如馬嚼、馬鞍、馬飾等等。

    匈奴人不但精於制作馬具,而且還特別注意研究養馬術、馴馬術以及訓練戰馬的技術等等。史載匈奴馬的數量和種類是很多的。漢朝初年,冒頓單于以四十萬騎兵圍漢高祖劉邦於平城之時,曾以馬的顏色編隊布陣,即東布青龍、西陳白雪、南列辭黃、北伏烏驪。

  • 2 # 隨風279025561

    匈奴是中國北方一個古老的游牧民族,他們驍勇善戰,終日與馬為伴,被稱為 “馬背上的民族”。也許是居無定所的原因,這個民族四處擴張,這是他們的特點, 也是他們的無奈。中國古代歷史中,總有匈奴的影子,中原政權或是抗擊匈奴或是 與匈奴結盟,于是漢族人與匈奴族人的故事被記載在詩歌、史書和百姓的口頭流 傳中。

    匈奴族人長期以來與中原人民有著經濟、文化的聯繫。自漢武帝大規模抗擊匈 奴後其勢力衰落,公元48年,匈奴分裂,南匈奴逐漸歸漢,北匈奴繼續盤踞在漠北。

    公元89年,東漢聯合南匈奴一起夾擊北匈奴,取得大勝。又過了幾年,東漢 的軍隊在今天的阿爾泰山附近大敗北匈奴,他們落荒而逃,從此,北匈奴在東方銷 聲匿跡

  • 3 # 踏雪2111

    長城,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長城,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藝術寶庫中的寶貴財富,是藝術家筆下的零魂!萬里長城,東臨大海起至山海關,西至戈壁到嘉峪關!工程浩大,可謂鎮鑠古今!每一段有每一段的風格,每一段有每一段的特點!除了城牆,還有風火樓,一處有難,八方報警,互相支援!

  • 4 # Tellmewhatislove568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發展的產物,但目前對於長城南北民族關系內在發展規律的研究尚不充分。總結已有的研究成果,拓寬研究領域,揭示長城與中國民族關系發展的內在聯繫,對於長城學、民族學及中國民族關系史等學科研究的發展,對於促進民族團結都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

    西周以降,長城以南的農業區形成華夏民族,近長城以南的黃河中下游,經濟文化處於領先地位,建立起以早期漢族為主體的強大秦漢多民族統一的封建大帝國;長城以北畜牧業地區,也於戰國末形成以匈奴族為主體的多民族統一的匈奴奴隸制政權。長城的修建,成為中國古代民族形成的標誌更重要的是農、牧兩大經濟、文化類型之間存在相互依存、相互需要、相互促進的關系.

    軍事上就是要利用地形,地形利用好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長城從建築的設計、工程地形、地理、地質,都完成得非常好。長城的施工修建完全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這也是一條很了不起的經驗。長城的這些建築,各個地方用各種材料。山上用石頭;在平地,黃土高原用土,有的用土石結合;在陽關、玉門關,用沙礫、蘆葦,很有創造性,非常偉大。我們要利用自然,適應自然,這是了不起的建築設計思想,而且建築施工標準也非常高。

    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徵,是世界偉大的古代建築奇跡之一。 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是人類建築史上罕見的古代軍事防禦工程,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徵,它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歷史,浩大的工程,雄偉的氣魄著稱於世。

    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巨工程。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跡,它象徵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

  • 5 # SHARONasdfg

    長城並不只是一道單獨的城牆,而是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臺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這一防禦工程體系,由各級軍事指揮系統層層指揮、節節控制。長城體系中設置有大量烽燧(烽火臺)作為情報傳遞系統,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傳遞方式。烽燧的布局也十分重要,關鍵為要將其布置在高山險處或峰迴路轉的地方,而且必須臨近的三個烽燧都在彼此的視野範圍內,以便於隨時查看和傳遞消息。烽燧除了傳遞軍情之外,還為來往使節保護安全,提供食宿、供應馬匹糧秣等服務。有些地段的長城只設烽臺、亭燧而不築牆。

     關城是萬里長城防線上最為集中的防禦據點。關城設置的位置至關重要,均是選擇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處,以達到以極少的兵力抵禦強大的入侵者的效果,古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生動地說明了關城的重要性。長城沿線的關城有大有小,數量很多。就以明長城的關城來說,大大小小有近千處之多。有些大的關城附近還帶有許多小關,如山海關附近就有十多處小關城,共同組成了萬里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系統。

  • 6 # 厭曰

    表現了2200多年前中華民族的偉大氣魄,而且顯示了當時華人民的高度智慧、不怕苦的精神、高超的軍事科學水平、高度的科學文化。

    秦皇漢武,包括明初,無不是在主動出擊、軍事上取得壓倒優勢時修建長城的。這說明,修築長城既是一種積極防禦,又是積蓄力量、繼續進取的謀略。

    長城連續修築時間之長,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艱巨,歷史文化內涵之豐富,的確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難以相比的。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評論長城時說:“中國最有名之工程者,萬里長城也。……工程之大,古無其匹,為世界獨一之奇觀。”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參觀了長城後說:“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所以說,長城作為人類歷史的奇跡,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當之無愧。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鬥獸場、比薩斜塔等列為世界中古八大奇跡之一。

    金戈 鐵馬、逐鹿強場、改朝換代、民族戰爭和等在長城身上都有所反映。長城作為一座歷史的實物豐碑,將水文在中華大地。在萬里長城身上所蘊藏的中華民族2000多年光輝燦爛的文化藝術的內涵十分豐富,除了城牆、關城、鎮城、烽火臺等本身的建築布局、造型、雕飾、繪畫等建築藝術之外,還有詩詞歌賦、民間文學、戲曲說唱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帝王將相、戍邊士卒、騷人墨客、詩詞名家為長城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長城以它巍巍雄姿、堅強的體魄,象徵著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克服困難的毅力。這種精神激勵我們永遠前進。

    長城既是農耕民族的防禦前線,也是向游牧民族發動反擊的前進基地。長城後側縱深配備機動的軍隊以因應戰事,而長城還不是防禦的最前線,而是攻擊起始線和交通線。在長城前方部署的觀察哨深入到極遠處,前線在長城以北一千公里。在古代,游牧騎兵雖然有優良的機動能力和強大的攻擊力,但是對於城垣防禦體系卻無能為力,因此長城的修建的確能夠有效地抵禦北方民族的侵擾。

  • 7 # 手時間去呢了

    萬里長城,東起大海,西達隔壁,它走過山川跨過山峰踏進近大漠,不同的地域展示不同形態,雄偉壯觀,他誕生在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烽火中,戰爭的硝煙賦予它不屈的精神,它凝結了中國古代輝煌的歷史文明,是千年以來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 8 # 666035心醉

    長城的修建過程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團結勤勞、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等精神,長 城的作用則體現了勞動人民愛好和平、剛毅勇敢、維護國家統一等精神,這些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 內涵是統一的,因此我們說,長城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表現了2200多年前中華民族的偉大氣魄,而且顯示了當時華人民的高度智慧、不怕苦的精神、高超的軍事科學水平、高度的科學文化。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鬥獸場、比薩斜塔等列為世界中古八大奇跡之一。①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②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 是不斷增強中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③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參觀了長城後說:“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

  • 9 # 率真河流42

    從宏觀角度出發,長城已經從點、線逐漸向面擴展,首開提出推進三條文化帶建設,包括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與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整體保護利用。從地理意義上予以準確定位,另外一種意義上的絲綢之路。

    長城的修建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歷經秦朝、漢朝、明朝,直至近現代依然在不斷修葺與維護,歷史事件與民間故事發生在長城內外,一段長城建設史,就是一部中華文明史,從歷史意義來看,北京的長城文化需要大力弘揚。

    長城見證了多民族不斷融合的過程。北京是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的結合地,歷史上,農耕民族征討游牧民族,無數次從這裡出征向北。因為長城的存在,成為了雙方的天然分界線,但卻沒有阻擋各個民族之間的交往融合

  • 10 # 用戶4775474478249

    長城是中華民族聰明智慧、艱苦勤奮、堅韌剛毅、開拓進取和充滿向心凝聚力、維護統一、熱愛祖國的民族精神的象徵。長城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與意志的體現,萬里長城的內涵無比豐富,極具思想價值。

  • 11 # y601380

    長城的藝術成就不但充分地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愛勞動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同時,長城也是我們偉大的祖先在世界上創立的一大奇跡,我們要保護她。

  • 蘿蔔絲粉條餡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