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閑的長春
-
2 # 不吃香菜的
中國現代作家。
端木蕻良(1912年9月25日—1996年10月5日),原名曹漢文(曹京平),遼寧省昌圖縣人。曾任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江南風景》《大江》,散文《土地的誓言》,短篇小說集《憎恨》《風陵渡》,童話《星星記》,京劇《戚繼光斬子》《除三害》,評劇《羅漢錢》《梁山伯與祝英臺》及長篇歷史小說集《曹雪芹》等,影響卓著,為世人所流傳。
-
3 # 靈敏溪流p1
端木蕻良(1912年9月25日-1996年10月5日),原名曹漢文(曹京平),遼寧省昌圖縣人。曾任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筆名由來
說法一:隨養父姓
中國著名國畫師端木夢錫的孫子端木小明說的,內容是說端木夢錫先生曾經和端木蕻良在一次筆會上相遇,因為同姓,所以問及到家世,然後端木蕻良先生說自己本不姓端木,是隨養父改的姓,後來用這個筆名發表了短篇小說《鴜鷺湖的憂鬱》。
說法二:避免迫害
《閩南日報》2002年10月9日吳桂玲所寫的短文《戰爭與作家的筆名》,其中說由於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曹漢文為了掩人耳目,避免遭到迫害,所以給自己取了這樣一個“既不被人猜疑,又讓人難以模仿的名字。于是,用了“端木”這個復姓,又把他印象很深的東北紅高粱中的“紅粱”移作名字。這樣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紅粱”。可是,他當時身處白色恐怖之中,公開使用“紅”字,很容易招來嫌疑。所以,他靈機一動,就將“端木紅粱”中的“紅”字改為“蕻”了。但是“端木蕻粱”又不像人名,就又把“粱”改作了“良”。這樣“端木蕻良”就成了曹漢文的筆名。
-
4 # July6419
作家端木蕻良原名曹漢文,乳名攔住,之所以取此乳名,是因為其父母不想再生,後來他外出上學改名曹京平,因酷愛文學,先後給自己起了好幾個筆名 ,如“黃葉”、“螺旋”、“丁寧”等。
對這幾個筆名,他都不甚滿意,仔細思考後,他決定用稀有的復姓“端木”作姓氏,這樣便不容易和別的作家重姓,至於名字,他決定以東北家鄉紅高粱的“紅粱”為名字,在他的老家,人們管紅高粱叫紅粱,于是他將筆名改成“端木紅粱”。
1936 年,當其短篇小說《鷺鷥湖的憂鬱》脫稿後,他將以端木紅粱的署名寄給了《文學雜志》的主編王統照,此時上海尚處白色恐怖,公開亮出象徵革命的“紅”字,必將招惹是非,作家王統照建議他把紅字改成雪裡蕻的蕻,把“粱”字改為善良的“良”。
回覆列表
端木蕻良是20世紀30年代(東北作家群)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東北作家群簡介:
東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變後,一群從東北流亡到關內的文學青年在左翼文學運動推動下共同自發地開始文學創作的群體。他們的作品反映了處於日寇鐵蹄下的東北人民的悲慘遭遇,表達了對侵略者的仇恨、對父老鄉親的懷念及早日收回國土的強烈願望。他們的作品具有粗獷宏大的風格,寫出了東北的風俗民情,顯示了濃郁的地方色彩。
“東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蕭紅、蕭軍、端木蕻良、舒群、駱賓基、羅烽、白朗、李輝英、王相智等。他們有的未正式加入“左聯”,但其創作實際上構成“左聯”文學的一部分。正是他們,開了抗日文學的先聲,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與東北廣袤的黑土,鐵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攪成一團,以一種濃郁的眷戀鄉土的愛國主義情緒和粗獷的地方風格。
代表作有蕭紅的《呼蘭河傳》《生死場》,蕭軍的《八月的鄉村》,端木蕻良的《科爾沁旗草原》《鴜鷺湖的憂鬱》 ,舒群的《沒有祖國的孩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