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3
回覆列表
  • 1 # 空山新語1225

      一諾千金的故事

      西漢初年有一個叫季布的人,他特別講信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無論有多麼困難,他一定要想方設法辦到。當時還流傳著一句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得到一百兩黃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個承諾)"。

      後來,劉邦打敗項羽當上了皇帝,開始搜捕項羽的部下。季布曾經是項羽的得力幹將。所以劉邦下令,只要誰能將季布送到官府,就賞賜他一千兩黃金。

      但是,季布重信義,深得人心。人們寧願冒著被誅滅三族的危險為他提供藏身之所,也不願意為賞賜的一千兩黃金而出賣他。

      有個姓周的人得到了這個消息,秘密地將季布送到魯地一戶姓朱的人家。朱家很欣賞季布對朋友的信義,儘力將季布保護起來。不僅如此,他還專程到洛陽去找汝陰侯夏侯嬰,請他解救季布。

      夏侯嬰從小與劉邦很親近,後來為劉邦建立漢王朝立下了漢馬功勞。他也很欣賞季布的信義,在劉邦面前為季布說情,終於使劉邦赦免了季布。不久劉邦還任命他做了河東太守。

      後來人們就用“一諾千金”來形容一個人很講信用,說話算數。

      在“一諾千金”的故事中,講信用讓季布死裡逃生。反之,不講信用則可能給自己帶來禍患。那個在山上放羊喊“狼來了”的孩子,就是因此而喪生的。他屢次喊“狼來了”,人們上山救他卻撲了空;後來,狼真的來了,任憑他怎麼大聲喊,再也沒人相信他了。

      信用是多麼寶貴啊!我們可以失去金錢,因為可以再賺;可以失去工作,因為可以再找;但一旦信用失去了,就難以挽回了!

      因為,失去信用就意味著失去一切!

  • 2 # 葉落花凋零y

    1、【立木為信】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併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

    2、商鞅為了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併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

    3、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

    4、(譯文:褒姒不愛笑,幽王想盡一切辦法想讓她笑,她就是不笑。幽王設有烽火臺和大鼓,有敵人入侵就點燃烽火。幽王點燃烽火,各地諸侯看到烽火,以為京城有敵情,都趕來了,到達後發現沒有敵人,褒姒因此而大笑。幽王很高興,為她數次點燃烽火。後來幽王失去信用,諸侯們來的越來越少了。

    5、誠信的成語故事篇二:曾參殺豬

    6、烽火戲諸侯

    7、坦白是使人心地輕鬆的妙藥。

    8、這時太子觸犯了新法。衛鞅說:“新法不能順利推行,是因為上層的人觸犯了它。”將依新法處罰太子。太子是國君的繼

    9、最後,季布憑著誠信還受到了漢王朝的重用。

    10、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

    11、誠信的成語故事篇三:一諾千金

    12、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兒子剛睡下又突然起來了,從枕頭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曾子問他去幹什麼?孩子說,這是我從朋友那麼借來的書簡,說好了,今天還得,再晚也要還人家,不能言而無信啊!曾子笑著把兒子送出了門。言而有信:曾子,名參,孔子的得意門生。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過曾參傳給嫡孫子思,再傳給孟軻,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參被儒家尊為“宗聖”。

  • 3 # 空山新語1225

    關於誠信成語故事:

    【一諾千金】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立木為信】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併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

    【曾子殺彘】有一次,曾參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兒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兒子去,便對他說回來就殺豬給他吃。兒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這話本是哄兒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裡的一頭豬殺了。

    【尾生抱柱】相傳尾生與女子約定在橋梁相會,久候女子不到,水漲,乃抱橋柱而死。

    【君子之約/童叟無欺】孔子東遊的時候與一個叫項橐的小兒比試,各出一題,互為應對,勝者為師。孔子輸後,果真拜項橐為師。這就是君子之約和童叟無欺的典故。

  • 4 # 非凡夢想家2E

    守信成語故事:立木為信—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併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

    失信成語故事:債臺高築-周赧王向洛陽城內的貴族富戶借款以為軍資。為了籌集到軍資,周赧王給這些貴族富戶們頒發欠條,答應等到與山東六國合縱攻秦凱旋後以戰利品償還。但周赧王此次出兵,既徒費無益又欠下巨額軍資。債主們手執周赧王的欠條聚於宮門,執券索債。羞愧難當的周赧王不得不逃往南宮高臺之上以躲債。後世因此將此臺戲稱為“避債臺”,成語“債臺高築”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