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貝吉塔子哥

    1、《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

    故事講述主角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旅程。

    2、《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半自傳體的小說。

    《人間失格》以“我”看到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而三篇手記與照片對應,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描述了葉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道路的。

    3、《雪國》

    《雪國》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間描繪的虛無之美、潔淨之美與悲哀之美達到極致,令人怦然心動,又惆悵不已。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寫融入至人物情感的表達之中,往往帶著淡淡的哀思,表現了川端康成的物哀思想。

  • 2 # 用戶4358084880509315

    川端康成《雪國》《古都》 東野圭吾《惡意》《白夜行》《解憂雜貨店》《時生》《信》《嫌疑人X的獻身》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四月一個晴朗的早晨,遇見百分之百女孩》《眠》《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紫式部《源氏物語》 渡邊淳一《失樂園》 魯斯本尼迪克特《菊與刀》太宰治《人間失格》《豐臣秀吉》 《羅生門》《如父如子》《步履不停》《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小森林》《名偵探柯南》 《legal high》《半澤直樹》《櫻桃小丸子》《蠟筆小新》 喜歡日本小說源於 情感描寫的細膩、面對人性的弱點(與生俱來的偏見、嫉妒、憤怒、貪婪、淫慾)主人公用自己的方式解讀反抗掙扎獲取溫暖、獨立、理解接納多元價值觀(當我的價值觀與你的不一致時,我尊重你的價值觀但固守我自己的)等等宣揚的點。 日本電影表達的更多是,家庭的溫暖、以完全的熱情投入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理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凍 路馬人亡 這是一個發達國家應有的理念與認知。 或許因為個人敏感、多情,我對日本文化認同感無比強烈。舉個簡單例子,同樣是質疑人性的日本恐怖片和歐美恐怖片,但表達方式千差萬別。日式的選用場景、元素、表達方式、事由,更能激起我對恐懼的認同;歐美的,其實不管日韓還是歐美,恐怖片是對人性的解讀與拷問,俗話就是若心中藏惡鬼 眼中無良人,不同文化(尤其神話帶來的認知)表現不同。比如表達恐懼,相同的是一剎那驚魂,不同的是日本從無聲之處切入,美國的是場景更大更直白。 日本小說家電影導演為我們帶來很多溫暖,但日本過於完美與壓抑的方式回讓人窒息。 對人、書、電影貼標籤是最簡單最愚蠢最偏見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