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6
回覆列表
  • 1 # 剛剛講過

    如果要問準確的公元前1580年這一年的話,無法給你答案,因為中國有準確紀年的年度是公元前841年,以當時在西周首都發生的華人暴動為標誌。而在此之前都只能以大約的年代來描述。

    而商朝大約是在公元前1600年建立,而且這個年代都是一些大致的數據,所以前後誤差有個100多年都很正常,如果一定要回答這個問題,只能說這個時間發生的最大的事情,那就是湯滅了夏朝的最後一個國君,建立了商朝。

  • 2 # 用戶1803619135667422

    應該是1582年,公元1582年是明神宗萬曆10年,這一年的7月9號張居正去世,萬曆皇帝開始了真正的親政生涯。而在歐洲卻也發生了一件影響世界的事情。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這一年的2月24號,頒布了新的歷法,格列高利曆法。 這主要是因為舊的儒略曆的無法解決閏年的設置和地球公轉週期之間的偏差,儒略曆大約每128年會偏差1天。 而儒略曆是古羅馬的凱撒大帝在公元前46年,以埃及的太陽曆為藍本,製定的歷法。單月31天,雙月30天,2月單獨為29天。每4年1閏年,閏年當年的2月加1天,也就是30天。 後來在公元前27年,又被奧古斯都(August)修改了一次,因為他是8月出生的,所以他非要從2月裡,借1天給他的8月。也就導致了8月以後,單雙月的天數都反了,就變成了10月、12月為31天,9月、11月為30天。 所以格列高利十三世做了一個簡單粗暴的決定,直接在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定為新曆10月15日星期五。

  • 3 # 用戶7963439649547

    夏代青銅器

    夏代(公元前2l世紀至前16世紀)是奴隸社會的形成期,也是青銅器時代初期,據《越絕書》卷十一“記寶劍”所載:“禹穴之時,以銅為兵”。又據《左傳。宣公三年》記載:“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年代約在公元前2080前1580年之間,與《史記》的夏代紀年相當,這裡出土的青銅器有戈、戚、爵、鈴、嵌綠松石的獸面紋飾牌等,種類不多,器形較小,質地單薄,紋飾尚不發達。

    商代青銅器

    公元前16世紀前11紀的商代,是奴隸社會的重要發展階段,也是青銅藝術由成熟到鼎盛的時期,除鑄造工具、武器外,還製造大量青銅禮樂器。

    商代前期的青銅器,以河南鄭州二里崗與杜嶺、湖北黃陂盤龍城出土為代表,器形有鼎、觚、簋、鉞等;鄭州杜嶺出土的饕餮乳丁紋方鼎,造型規整莊重,器壁較薄,紋飾簡潔疏朗,為商代前期青銅器的代表作。 商代後期,青銅器的鑄造工藝更加精湛,器形豐富,流行饕餮紋(或稱獸面紋)、雲雷紋、夔紋、龍紋、虎紋、象紋、鹿紋、牛頭紋、鳳紋、蟬紋、人面紋等紋飾,通常在雲雷紋地紋上再加浮雕式的主題紋樣,銘文簡短,多系幾個字的族徽圖像。

    安陽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龍虎紋尊、湖南寧鄉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紋方鼎等,皆具型制凝重結實、紋飾繁麗雄奇的特徵。

    西周青銅器

    公元前11世紀?前8世紀的西周,是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青銅工藝沿襲商代後期凝重典雅的風格,酒器稍減,食器增多,銘文加長。

    陝西臨潼零口鄉出土的武王徵商簋,銘文記載了武王伐商的重大歷史事件;淳化史家塬出土的獸首大鼎,通高117厘米,重226公斤,形制莊重,紋飾清新,堪稱西周早期青銅器之傑作。 西周中、後期,奴隸制趨向停滯衰落,青銅器出現、鍾、等新品種,形制與紋飾日趨簡率,饕餮紋已不多見,帶狀花紋增加,流行顧首的紋、分尾的鳥紋、竊曲紋、重環紋、波帶紋及瓦紋,長篇銘文習見。

    陝西扶風出土的毛公鼎(銘文長達497字,今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大克鼎及史牆盤,縣出土的方彝及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四虎?等,皆屬西周中、後期的典型器。

    春秋青銅器

    公元前8世紀前476年的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奴隸制逐漸瓦解,呈現“禮崩樂壞”的局面。

    青銅冶鑄業不再為周王室所壟斷,各諸侯國的鑄器增多,形成不同的地區風格。春秋中期,出現模印法與失蠟鑄造法等新工藝,流行繁縟的蟠虺紋與蟠螭紋;燕、趙、蔡等國興起在青銅器上鑲嵌紅銅及錯金新工藝;吳、越、楚等國出現鳥篆銘文。

    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晚期墓出土的蟠螭紋大銅禁及“王子午”列鼎,花紋繁密而剔透,器形奇巧而富麗,標誌著失蠟法鑄器的卓越成就。河南新鄭出土的蓮鶴方壺,蓋頂蓮瓣叢中企立一隻展翅欲飛的仙鵝,壺身攀拊著龍虎,氣勢升騰,結構不凡,具有社會大變革時代的藝術特色。

    戰國青銅器

    公元前475前221年的戰國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開端,物質文化已進入鐵器時代。 戰國青銅冶鑄業,以製造精緻靈巧的日用器為主;鎏金、鑲嵌、鏤刻、金銀錯等裝飾技法的廣泛運用,使青銅器具有富麗堂皇、光彩奪目的格調。

    生活氣息濃郁的狩獵、習射、採桑,宴樂、攻戰、臺榭等圖案紋飾的廣泛流行,是各國新興的封建統治者推行獎勵耕戰政策在青銅藝術上的反映。河北唐山賈各莊出土戰國早期的狩獵紋壺,傳出洛陽金村、今藏日本永青文庫的錯金銀騎土刺虎紋銅鏡,表現了人們戰勝猛獸的大無畏精神,體現了人定勝天的思想。

    河南汲縣山彪鎮出土的水陸攻戰紋銅鑑,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採桑宴樂攻戰紋銅壺,是時代特色最鮮明的戰國青銅器。此外,湖北隨縣曾侯墓出土的蟠虺紋銅尊盤,表現了失蠟法鑄造工藝的繼續發展;同墓出土的大型銅編鐘,音調洪亮悅耳,造型恢宏莊嚴,堪稱戰國青銅器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