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
回覆列表
  • 1 # 馮飛79429310

    在《論語》中,“仁”的涵義是多元的,但也是相互關聯的。“仁”的涵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仁者愛人”。這種愛,有不同的層次。首先,這種愛是從“親親”(愛親人)開始的,所以孝悌是“仁之本”;其次,是廣泛地愛他人,即“氾愛眾,而親仁”。對他人的愛,主要表現為“忠恕”。“忠恕”的意思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總之,孔子的“仁愛”是一種有差等的、推近及遠的愛。

    第二,“克己復禮為仁”。“克己”是一種修養功夫,既包括克制私欲,又包括提高理性思維能力。孔子認為,“為仁由己”,也就是說“為仁”主要是靠自己的修養功夫而實現的。而“禮”則是社會的規範。孔子認為,“克己”的修養功夫和對禮制的恢復可以使“天下歸仁”。

    第三,“仁”是德性的統稱。孔子說,“能行五者(恭、寬、信、敏、惠)於天下,為仁矣。”此外,作為人的最高道德原則的“仁”,可以統攝作為社會篇道德規範的、與義、禮、智、信並列的“仁”。

    第四,“仁”是孔子所追求的最高的人生境界。一方面,任何人都有可能達到“仁”的境界——“我欲仁,斯仁至矣”;另一方面,他又認為做到仁是不容易的——“若聖與仁,則吾豈敢!”。他認為自己最得意的門生顏回,也只能做到“三月不違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