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用戶7531950352275

    北宋時候,有位畫家叫張擇端。他畫了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清明上河圖》。這幅畫長528厘米,高4.8厘米,畫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熱鬧的場面。這幅畫已經有八百年多年的歷史了,現在保存在北京的故宮博物院裡。

      張擇端畫這幅畫的時候,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畫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個:有從鄉下來得農民,有撐船的船工,有做各種買賣的生意人,有留著長鬍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醫生,有擺小攤的攤販,有官吏和讀書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在這上面了。

      畫上的街市可熱鬧了。街上有掛著各種招牌的店鋪、作坊、酒樓、茶館……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有的騎著馬,有的挑著擔,有的趕著毛驢,有的推著獨輪車,有的悠閒地走在街上溜達。畫面上的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黃豆那麼大。別看畫上的人小,每個人在幹什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橋北頭的情景:一個人騎著馬,正往橋下走。因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對面來的一乘轎子。就在這個緊急時刻,那個Wrangler一下字拽住了馬籠頭,這才沒碰上那乘轎子。不過,這麼一來,倒把馬右邊的兩頭小毛驢嚇得又驚又跳。站在橋欄杆邊欣賞風景的人,被小毛驢驚擾了,連忙回過頭來趕小毛驢……你看張擇端的這幅畫是多麼傳神啊!

      《清明上河圖》使我們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風貌,看到了當時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場景。

  • 2 # 用戶4125009763119112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清明時節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東角子門內外和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景象。全畫可分為三段:

    首段寫市郊景色,茅簷低伏,阡陌縱橫,其間人物往來。

    中段以“上土橋”為中心,另畫汴河及兩岸風光。中間那座規模宏敞、狀如飛虹的木結構橋梁,概稱“虹橋”,正名“上土橋”,為水陸交通的匯合點。橋上車馬來往如梭,商販密集,行人熙攘。橋下一艘漕船正放倒桅杆欲穿過橋孔,梢工們的緊張工作吸引了許多群眾圍觀。

    後段描寫的是市區街道,城內商店鱗次櫛比,大店門首還札結著綵樓歡門,小店鋪只是一個敞棚。此外還有公廨寺觀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車馬轎駝絡繹不絕。行人中有紳士、官吏、僕役、販夫、走卒、車轎夫、作坊工人、說書藝人、理髮匠、醫生、看相算命者、貴家婦女、行腳僧人、頑皮兒童,甚至還有乞丐。他們的身份不同,衣冠各異,同在街上,而忙閒不一,苦樂不均。城中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駝隊、牛、馬、驢車、人力車等。 車輛有串車、太平車、平頭車等諸種,再現了汴京城街市的繁榮景象。高大的城門樓名東角子門,位於汴京內城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