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5
回覆列表
  • 1 # 元氣夢想uV

    聖旨作為中國封建社會帝王布告臣民、委任官吏、冊封宗室、表彰功德、告諭外邦的一種專用的文書形式,起源於商周,規制於秦漢,發展於唐宋,最後完善於明清。聖旨可不是從一開始就叫聖旨,春秋戰國時期,帝王之令分別稱作“命”、“令”、“政”,漢代時已有聖旨的稱謂,如漢代蔡邕的《陳政事七要疏》中說:“臣伏讀聖旨,雖周成遇風,訊諸執事,宣王遭旱,密勿祗畏,無以或加”,直到宋代才開始通稱帝令為“聖旨”。

    康熙下的聖旨

    唐朝時,聖旨開頭語多是“門下”兩字,因為聖旨一般由當時的門下省審核頒發。魏晉南北朝時期,聖旨開頭語多用“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八個字,以闡明天子的“正統”。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開始,聖旨中才開始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樣的表達。

    彩色聖旨

    紅色聖旨

    對聖旨中最大的誤會恐怕就是關於聖旨的顏色了,因為在電影和電視劇中,金黃色幾乎是聖旨的標配。明清時代,聖旨已經極為完善了,聖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為上好蠶絲製成的綾錦織品,圖案多為祥雲瑞鶴,富麗堂皇。聖旨的兩端是卷軸,聖旨頒發的對象不同,聖旨的規格也不同,一品為玉軸,二品為黑犀牛角軸,三品為貼金軸,四品和五品為黑牛角軸。 在清代,官職越大頒發聖旨時顏色越多,有七彩聖旨、五彩聖旨、三彩聖旨,發給五品以下官員的聖旨顏色單一,為純白綾。聖旨的寬度一般為33厘米,長度不等,最長有5米,短的也有約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