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6
回覆列表
  • 1 # 孑然修行人

    八旗分兩個等級,即上三旗,分別為:正黃、鑲黃、正白,一般是皇帝自己親自管理;其餘正紅、正藍、鑲白、鑲紅、鑲藍則為下五旗,一般為各位王爺、貝勒、貝子、公爵等領導。

    清太宗皇太極時,皇太極親自管理正黃、鑲黃兩旗;睿親王多爾袞管理正白旗;禮親王代善管理正紅旗;鄭親王濟爾哈朗管理鑲藍旗;豫親王多鐸管理鑲白旗;莊親王博果鐸管理鑲紅旗;正藍旗原屬莽古爾泰,後來歸皇太極接管,歸屬肅親王豪格。

    由上可見,清朝的八旗排名應該是:正黃、鑲黃、正白、正紅、正藍、鑲白、鑲紅、鑲藍。其中最尊貴得應該是正黃、鑲黃兩旗,考慮到正黃旗是最先的四旗之一,鑲黃旗為後來擴充的後四旗之一,所以,八旗中最尊貴當屬正黃旗。

  • 2 # 花花送給你一朵

    八旗的排序:正黃,鑲黃,正白,正藍,鑲白,正紅,鑲紅,鑲藍。從上所述,正黃旗並不是努爾哈赤親統的部隊。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戰爭中,取得節節勝利。隨著勢力擴大,人口增多,他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黃、白、紅、藍四旗,稱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旗皆純色。四十三年,努爾哈赤為適應滿族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原有牛錄製的基礎上,創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鑲,俗寫亦作廂)。

    旗幟除四正色旗外,黃、白、藍均鑲以紅,紅鑲以白。

  • 3 # 用戶2507422714589

    一、正黃旗

    以旗色純黃而得名。正黃,鑲黃和正白旗列為上三旗,上三旗內無王,都歸皇帝所親統,兵是皇帝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從上三旗中選。至清末,是八旗滿洲中人口最多的一個,下轄92個整佐領又2個半分佐領,約3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5萬人。

    二、鑲黃旗

    在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黃色鑲紅邊而得名,鑲黃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內無王,由皇帝所親統,兵為皇帝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從上三旗中選。清末時的規模是轄84個整佐領又2個半分佐領,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13萬人。很多清皇室成員都是鑲黃旗.如嘉慶帝的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貴妃,“垂簾聽政”的慈禧和慈安(也稱東宮)都是,朝廷的高級官員中也有不少是來自鑲黃旗的。

    三、正白旗

    位置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初定,以旗色純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順治前,上三旗中並無正白旗而有正藍旗,因在順治初,多爾袞將自己所領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正藍旗降入下五旗,這以後就成了定製。正白旗是皇帝親統旗之一,旗內無王,兵為皇帝親兵,並從中挑選侍衛皇室的成員。清末規模為轄86個整佐領(基本戶口和軍事編制單位,100~300人為一單位)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清末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四、鑲白旗

    在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白色鑲紅而得名,鑲白旗屬於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親統,而由諸王,貝勒和貝於分統,清末時的規模是84個整佐領,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

    五、正藍旗

    在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閃電河流貫,鄰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純藍而得名。正藍旗在順潔前與正黃,鑲黃列為上三旗,順治初,被多爾袞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親統而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清末時規模達到下轄83個整佐領又11個半分佐領,兵丁2.6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

    六、鑲藍旗

    在今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東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質色為藍色鑲紅而得名,鑲藍旗是下五旗,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清末時規模達到下轄87個整佐領又一個半分佐領,兵丁2.7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5萬人。

    七、正紅旗

    在今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東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為純紅而得名,正紅旗是下五旗,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個旗,規模為下轄74個整佐領,兵丁2.3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1.5萬人。清乾隆年間的大貪官和紳也是正紅旗人。

    八、鑲紅旗

    在今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東部,請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紅色鑲白而得名,鑲紅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清末時規模達到下轄86個整佐領。兵丁2.6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清光緒帝的寵妃珍妃就是鑲紅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