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3
回覆列表
  • 1 # 用戶3632422426006983

    白楊樹強陽性樹種。

    喜溫涼、溼潤氣候。

    在早春晝夜溫差較大的地方,樹皮常凍裂,俗稱“破肚子病”。

    在暖熱多雨氣候下,易受病蟲危害,生長不良。

    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深厚肥沃、溼潤壤土或沙壤土上生長很快。

    在乾旱瘠薄、低窪積水的鹽鹼地及沙荒地上生長不良,病蟲害嚴重,易形成“小老樹”。

    稍耐鹽鹼,大樹耐水溼,深根性,根系發達,根際萌櫱性強,生長較快,耐煙塵,抗汙染。

    壽命是楊屬中最長的樹種,長達200年。

    步驟/方法起苗:春季宜在三月上旬至萌芽前栽植。

    起苗前一星期內灌足水補充樹體水分,起苗時根幅大小為苗木地徑的5~8倍即可,可不帶土球,裸根栽植。

    起苗時將根用鋸或利斧截斷,防止劈裂,然後用刀將傷口修平,以利生根。

    樹木刨出後,按綠化設計要求將樹幹在2~2.5米處保留3~4個大主枝,所留主枝於50~80厘米處截頭(留主幹4~5米高,二層主枝,修去主枝)。

    用地膜包裝主幹,或用草繩纏繞。

    傷口用漆或礬士林塗抹,防止水分損失。

    運輸途中應避免碰掉樹皮、劈裂主枝。

    挖坑:坑的大小以能放入樹根為宜,深度高出原土痕以上10~15厘米。

    栽植:苗木運到後立即栽植,栽前可用生根粉二號溶液塗在根的切口處,促使生根,栽植時,將苗木放入坑內扶正,邊填土邊用木棍沿樹根的縫隙搗實,直至填到與地面相平為止。

    澆水:栽植完後應立即圍土堰,灌大水一次。

    灌水後應全面檢查,並用支架固定。

    兩週後再灌一次,然後培土墩保溼。

    以後視土壤乾旱情況開墩澆水即可。

  • 2 # 大腦殼的能量

    楊樹的造林地一般以地熱舒坦,土層肥厚,地下水位較高的砂質壤土為好。山谷、河灘、山腳、山巒以及沙荒地造楊樹林也可。整地要求頭年秋冬進行,將雜草全面鏟除,深翻耙平或採用大穴整地,穴的規格為1×1×1 m,再清除穴周圍蘆根。一般多采用小、中徑材為目的的種植密度,每畝42~55株。

    楊樹的良種選擇因以無斷頭,無病蟲害感染,根系發達,苗幹通直健壯的一級苗為佳。苗木出圃到栽植,要盡量縮短時間,防止失水。將苗木高度的三分之二部分浸泡在活水中48小時以上,可提高苗木成活率。

    栽植時間一般要根據當地氣候和土壤溫度而定,一般氣溫達到12 ℃~16 ℃,土壤溫度也穩定在8 ℃~11 ℃時開始,大約在5月8日左右。如果春季回暖晚,地溫低,插穗又保管得好,可以適當推遲扦插,但是最晚不能超過5月20日,否則,插穗時間過晚,需要增加灌水次數,以保持地表溫度。

    造林後3~4年內可以以間作代替撫育。這樣既可提高經濟效益,也可促進楊樹生長。在林分鬱閉後必須進行林間中耕,每年春秋各中耕一次將枯枝落葉翻入土中。鬆土除草是保證楊樹幼林成活和生長的必要措施。造林後1~3年,林分鬱閉前,每年進行2次,第一次4~5月,第二次8~10月,在雜草種子尚未成熟時進行。

    栽植後1~3年,可進行修枝,一般在林木停止生長季節,即12月到次年3月,抹芽期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剪除影響主梢向上生長的競爭枝(卡脖子枝)和多頭枝等,抹去或修除主幹2 m以下剛萌芽的側枝或側芽。一般保持冠幹比為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