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3
回覆列表
  • 1 # 用戶734091089806300

    寫文章使用文言謙稱,正在日漸增多起來,例如以“在下’、“不才,等代替“我”字。

    近來更屢見.敝人’出現。隨手摘錄兩例: 一是1994年10月s日(新民晚報·文學角》有一篇《在高曉聲家做客》的文章,作者稱:“說去做客,心存汗顏,一者敝人是高先生的後輩,二者·一 二是同年10月·13日(新民晚報·夜光杯)的文章:“(朋友)勸我有機會寫點股評。我說敝人很少涉足股市,豈能胡言亂語?. 同一報紙兩文刊載日期相差僅10天,足見“敝人”一詞的見報率不可謂不高。然而,這裡“敝人”的用法是值得商榷的,正確的用法應該是“鄙人.。“鄙人”與“敝人”雖同為文言謙詞,且讀音相近,但用法是有區別的。“鄙’可以用來稱自己,而“敝”則用於謙稱與自己有關的李物。“鄙’原有邊遠、郊野義,轉義為粗俗、淺陋,所以“鄙人”即指鄙陋的人。古人以之作為自稱的謙詞,是說自己十分粗鄙,知識淺陋。如《史記·司馬相如傳·難蜀父老書》:“鄙人固陋,不識所謂。’(宋書·蒯恩傳》:“恩益自謙損,與人語常呼官位,而自稱為鄙人。. 而“敝.的第一義是壞、破爛、破舊。(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孟氏,魯之敝室也。’

  • 2 # mmmmm蝶夢

    1.與人初次見面時可說“久仰”;很久未見可用“久違”;

    2.等侯客人用“恭侯”;請人勿送說“留步”;

    3.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4.請人批評用“指教”;求人原諒用“包涵”;

    5.請給方便用“借光”;求人指教用“賜教”;

    6.向人道賀用“恭喜”;看望別人用“拜訪”;

    7.賓客來訪用“光臨”;讚賞見解用“高見”;

    8.歡迎消費用“光顧”;老人年歲用“高壽”;

    9.小姐年齡用“芳齡”;他人來信稱“惠書”;

  • 3 # 用戶3491689503130141

    古代敬語謙辭 中國自古以來就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古人大多比較謙虛, 所以古人在言談和文字當中就有很多謙詞,現在很多人知其名而不知 其意,其實,知道謙詞的含義也是蠻有趣的。

    向別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個傳統的謙稱叫“拙荊”。

    “荊”本 為一種落葉灌木的名稱,這裡指用荊枝做的髻釵。

    據《列女傳》記載, 東漢隱士梁鴻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儉樸,以荊枝作釵,粗布為裙。

    後 人因以“荊妻”或者“拙荊”謙稱自己的妻子。

    僧人、道士以“貧僧”“貧道”自稱,不是出家人自嘆貧窮。

    晉、 南北朝時,僧人自稱“貧道”;唐以後僧人改稱“貧僧”,道士謙稱“貧 道”。

    這裡的“貧”不是指生活的貧窮,而是指學識、道行的不足, 是修為不夠、功德未滿的謙辭。

    人們常稱自己的文章或書畫作品為“塗鴉之作”。

    唐代詩人盧仝 有一子,孩提時喜歡以蘸了墨水的筆在紙上或書本上恣意塗抹。

    盧仝 作詩嘆曰:(這孩子)“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

    後來人 們便以“塗鴉”一詞戲稱隨意的創作,或用來比喻書法的稚拙,而更 多的則是用來謙稱自己的作品水平不高。

    在文章的標題中,常用到“芻議”一詞,如胡適的文章《文學改 良芻議》。

    “芻”音ch,本義為割草,也指喂牲口的草料,又引申指 割草之人。

    古時割草打柴者地位低賤,故“芻議”常用作謙辭,指自 己的言論淺陋、不成熟。

    胡適《文學改良芻議》:“謂之芻議,猶雲未 定草也,伏惟華人同志有以匡糾是正之。

    ” “鄙人”常用作自稱,“鄙”本義指都邑四周的土地,後引申指 郊野、邊遠的地方。

    邊遠地區遠離文化中心,往往消息閉塞。

    自稱“鄙 人”是謙稱自己的識見、修養均不如人。

    書畫家將自己的作品贈送給他人時,常會謙虛地說一句“聊供補 壁”。

    “補壁”的字面意義就是修補牆壁,書畫家說的那句話,潛臺詞 就是自己的作品價值不高,至多用作修補牆壁的材料。

    需要提請注意 的是,“補壁”只能用於贈送方,不能用於受贈方。

    在表示謙虛的時候,做學生的,常會說“忝列門牆”,做朋友的 常會說“忝在相知之列”,做作者的常會說“忝為著者之一”。

    “忝”, 從心,天聲,本義為羞辱。

    “忝列門牆”指自己不是夠格的學生,辱 沒了老師。

    “忝在相知之列”有謬託知己之意,辱沒了朋友。

    “忝為著 者之一”,指自己的水平不高,辱沒了其他作者。

    不知道芹菜的人很少,可知道“芹獻”一詞的不多。

    人們在送禮 的時候,常把自己的禮品謙稱為“芹獻”。

    《列子楊朱》裡有個故事: 從前有個人認為大豆是美味,卷耳莖、芹菜等味道十分香甜,還向鄉 豪誇讚。

    鄉豪拿來一嘗,嘴巴裡像被蜇了一樣難受,還鬧了肚子。

    鄉 里人都嘲笑、怪罪這個人,這個人很慚愧。

    後來人們就以“芹獻”作 為菲薄的禮品的代稱。

    古代君王自稱“寡人”不是“單獨一人”的意思,而是“寡德之 人”的簡稱,即謙稱自己的德行還有所欠缺。

    人們常把自己的文章稱為“急就章”,意謂自己匆忙完成,難免 粗疏。

    “急就章”和《急就篇》有關。

    《急就篇》又名《急就》,是漢 代學童的教科書,全書無一字重複。

    傳為漢代史游作,魏晉時期頗為 盛行。

    該書按姓名、衣服、飲食、器用等分類,成三言、四言、七言 韻語。

    因首句有“急就”二字,後因以為名。

    另有一說是遇到難字, 緩急可就而求。

    後來人們用來謙稱自己的作品缺乏深思熟慮。

    在謙辭中,“竊”也常用於自稱。

    如:“竊聞”“竊思”“竊以為”。

    “竊”顯然不是盜竊義,該怎樣正確理解呢?“竊”本義為盜賊。

    引 申為偷盜,又引申為私下和私自。

    《辭海》對“竊”這一義項的解釋 是“猶言私,常用作表示個人意見的謙詞”。

    “竊聞”即“我私下裡聽 說”,“竊思”也即“我私自忖度”,而“竊以為”則可以理解為“我 個人認為”。

    與“盜竊”的“竊”沒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