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5
回覆列表
  • 1 # 用戶2317396024754733

    此詞抒寫羈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約作於游宦江浙時。上片寫景。以暮雨、霜風、江流描繪了一幅風雨急驟的秋江雨景:“瀟瀟”狀其雨勢之狂猛;“灑江天”狀暮雨鋪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風淒緊”以下寫雨後景象:以關河、夕陽之冷落、殘照展現驟雨沖洗後蒼茫浩闊、清寂高遠的江天境象,內蘊了蕭瑟、峻肅的悲秋氣韻。而“殘照當樓”則暗示出此樓即詞人登臨之地。“是處”二句寫“紅衰翠減”的近景細節,詞人情思轉入深致低回,以“物華休”隱喻青春年華的消逝。“長江水”視野轉遠,景中見情,暗示詞人內心惆悵、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成為由景入情的過渡,引發下片抒情。“不忍登高”乃是對登樓臨遠的反應,詞人便層層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遙望故鄉,觸發“歸思難收”;二是羈旅萍蹤,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憐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層層剖述,婉轉深曲,特別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懸想佳人痴望江天,誤認歸舟的相思苦況;不僅如此,還轉進一層反照自身,哀憐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欄凝望!

    表現手法比喻。

  • 2 # 用戶5708161837795

    這首望鄉詞通篇貫串一個“望”字, 作者的羈旅之愁, 飄泊之恨,盡從“望”中透出。

    上片是登樓凝望中所見,無論風光、景物、氣氛,都籠罩著悲涼的秋意,觸動著抒情主人公的歸思。“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三句,在深秋蕭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現游子的客中情懷,連鄙薄柳詞的蘇軾也以為“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

    此詞抒寫羈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約作於游宦江浙時。

    上片寫景。以暮雨、霜風、江流描繪了一幅風雨急驟的秋江雨景:“瀟瀟”狀其雨勢之狂猛;“灑江天”狀暮雨鋪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風淒緊”以下寫雨後景象:以關河、夕陽之冷落、殘照展現驟雨沖洗後蒼茫浩闊、清寂高遠的江天境象,內蘊了蕭瑟、峻肅的悲秋氣韻。而“殘照當樓”則暗示出此樓即詞人登臨之地。“是處”二句寫“紅衰翠減”的近景細節,詞人情思轉入深致低回,以“物華休”隱喻青春年華的消逝。

    “長江水”視野轉遠,景中見情,暗示詞人內心惆悵、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成為由景入情的過渡,引發下片抒情。“不忍登高”乃是對登樓臨遠的反應,詞人便層層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遙望故鄉,觸發“歸思難收”;二是羈旅萍蹤,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憐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層層剖述,婉轉深曲,特別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懸想佳人痴望江天,誤認歸舟的相思苦況;不僅如此,還轉進一層反照自身,哀憐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欄凝望!

    開頭兩句寫雨後江天,澄澈如洗。一個“對”字,已寫出登臨縱目、望極天涯的境界。當時,天色已晚,暮雨瀟瀟,灑遍江天,千里無垠。其中“雨”字,“灑”字,和“洗”字,三個上聲,循聲高誦,定覺素秋清爽,無與倫比。 自“漸霜風”句起,以一個“漸”字,領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漸”字承上句而言,當此清秋復經雨滌,于是時光景物,遂又生一番變化。這樣詞人用一“漸字”,神態畢備。

    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覺涼風忽至,其氣淒然而遒勁,直令衣單之遊子,有不可禁當之勢。一“緊”字,又用上聲,氣氛聲韻寫盡悲秋之氣。再下一“冷”字,上聲,層層逼緊。而“淒緊”、“冷落”,又皆雙聲疊響,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量,緊接一句“殘照當樓”,境界全出。這一句精彩處“當樓”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氣一起襲來。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畢休。”詞意由蒼莽悲壯,而轉入細緻沉思,由仰觀而轉至俯察,又見處處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紅衰翠減”,乃用玉溪詩人之語,倍覺風流蘊藉。“苒苒”,正與“漸”字相為呼應。一“休”字寓有無窮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寫的是短暫與永恆、改變與不變之間的這種直令千古詞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

    “無語”二字乃“無情”之意,此句蘊含百感交集的複雜心理。“不忍”句點明背景是登高臨遠,雲“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詞以寫景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處於詞人善於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遠眺,卻偏想故園之閨中人,應也是登樓望遠,佇盼游子歸來。“誤幾回”三字更覺靈動。

    結句篇末點題。“倚闌干”,與“對”,與“當樓”,與“登高臨遠”,與“望”,與“嘆”,與“想”,都相關聯、相輝映。詞中登高遠眺之景,皆為“倚閨”時所見;思歸之情又是從“凝愁”中生發;而“爭知我”三字化實為虛,使思歸之苦,懷人之情表達更為曲折動人。

    這首詞章法結構細密,寫景抒情融為一體,以鋪敘見長。詞中思鄉懷人之意緒,展衍盡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語言,將這複雜的意緒表達得明白如話。這樣,柳永的《八聲甘州》終成為詞史上的豐碑,得以傳頌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