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6
回覆列表
  • 1 # 泊之9999

    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用於約束婦女的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三從”與“四德”的合稱。根據“內外有別(即男外女內的社會分工)”的原則,由儒家禮教對婦女的一生在道德、行為、修養進行規範要求。

    “三從”指婦女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 2 # 抗抑大俠

    "三從" 具體指:

    “三從”中的第一個就是未嫁從父,意思是女孩子在沒嫁人時要聽從父親的教導,不要隨便反駁長輩的教導,他們說的大部分都是對的。

    第二個“從”的意思是女孩子出家後就要輔佐丈夫,幫助丈夫一起持家執業,當然也要以丈夫的主意為先,聽丈夫的話。並且把公婆的日常生活也給照料了,然後還要給丈夫生兒育女。

    第三個“從”是說如果丈夫去世了,那女人就需要堅持自己的本分,最好不要改嫁,而是要撫養教育子女成人。

    “四德”具體指:

    “四德”第一個的就是“婦德”,這說明作為女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品德。只有品德好了,才能正身立本。

    “四德”第二個是“婦言”,它的意思是女人還是說話要得當,不能說不該說的話。

    “四德”第三個是“婦容”,容是容貌,就是說女人的相貌最重要的不是好看,而是要端莊穩重,衣服要穿好要得體。平時要勤於打掃,按時沐浴,講究衛生。

    “四德”第四個是“婦工”,就是說女人要在男人在外努力養家的同時有治家的本領,要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把家裡治得井井有條。

  • 3 # 尐0321

    三從四德,三從: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也叫四行;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指封建禮教為壓迫、束縛婦女的封建禮教。出自:元 武漢臣《老生兒》第一折:“不學些三從四德,俺一家兒簇捧著為甚麼來。”近義詞有:逆來順受、百依百順,反義詞有:倒行逆施、大逆不道,三從四德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三從四德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三從四德(sān cóng sì dé)

    成語釋義:三從: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也叫四行;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指封建禮教為壓迫、束縛婦女的封建禮教。

  • 4 # 千里嘉陵江水聲

    “三從”源自《儀禮.喪服.子夏傳》。原文是“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即嫁從夫,夫死從子”。

    “四德”出自《周禮.天官.九嬪》:“九嬪掌婦學之法,以九教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婦德是指能正身立本;婦言是指語言得體,言辭恰當,有修養;婦容是指端莊穩重持禮,忌輕浮隨便;婦功是指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持家。《漢.班昭.女戒》:“德不必才明絕異,言不必辯口利辭,容不必顏色美麗,功不必工巧過人”。

  • 5 # 足智多謀宇宙tA

    “三從”一詞最早見於周、漢儒家經典《儀禮·喪服·子夏傳》,在討論出嫁婦女為夫、為父服喪年限(為夫三年,為父一年)時,說“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四德”一詞見於《周禮·天官·內宰》,內宰是教導後宮婦女的官職,負責逐級教導後宮婦女“陰禮”、“婦職”,其中較高職位的“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九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本來是宮廷婦女教育門類,後來與“三從”連稱,成為對婦女道德、行為、能力和修養的標準,即“三從四德”。

    所謂的“三從”,是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意思是說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要胡亂地反駁長輩的訓導,因為長輩們的社會見識豐富,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出嫁之後要禮從夫君,與丈夫一同持家執業、孝敬長輩、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堅持好自己的本分,想辦法扶養小孩長大成人,並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這裡的“從”並不是表面上的“順從、跟從”之意,而是“輔佐、輔助”的意思。(《儀禮·喪服·子夏傳》)

    所謂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工,就是說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後“言”,要有知識修養,言辭恰當,語言得體;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最後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周禮·天官·九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