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用戶3161812622903643

    加里培林於1959年提出了著名的心智活動形成的五階段理論。

    然後馮忠良在長期的教學實驗過程中,發現加里培林學派所劃分的階段,有的可以合并,名稱也可以簡化,並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內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階段論。

  • 2 # 約翰塞納貝拉

    心智技能形成的第一階段。了解構成心智活動原型的動作結構、動作順序和要求,並建立相應的主觀表徵,明確活動的方向。

    該階段是使主體掌握操作性知識的階段。其主要任務是確定所學心智技能的操作活動程序,並使這種程序在頭腦中得到清晰的反映。

  • 3 # 用戶9624486725058

    原型定向 這是一個準備階段。所謂原型即是外化了的智力活動的實踐模式,或“物質化”了的操作活動程序,其目的在於了解智力活動的任務,熟悉活動的對象,使學生明確要求自己做什麼、怎樣做,從而在頭腦中形成關於活動本身和活動結果的表象,以便對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定向。

    在這一階段,教學上要求:

    (1)要使學生了解完整的動作結構(構成要素、執行順序和執行要求);

    (2)使學生了解動作結構規定的必要性;

    (3)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4)高度準確、講解確切、指令明確教學過程中,利用實物操作或者替代物演示的方法使學生了解到個人行為操作上的過程,並積極動手實踐,已達到理解過程,熟悉動作結構的目的比如,大小兩堆積木中數目不同,在形成腦內思維操作前,首先通過手數,嘴唸的方法進行計數比較,這個步驟就是原型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