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秋衫
-
2 # 用戶2805434994244
項橐與孔子的故事
孔子在魯國設壇講學,門下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嘗聞莒國之東南海邊有紀障城,周圍百姓淳厚且皆博學。一日孔子與弟子計議東遊,博其民情,悟其智慧。待數乘車馬風塵僕僕來到今碑廓地境,但見山川秀麗,地坦禾豐,這紀障地方果是富庶之邦。孔子儘興觀賞。正當與弟子縱興談笑,策馬東行,見前邊大道上幾個戲耍的玩童躲於路邊,唯有一玩童立於路中不動。此童正是項橐。子路見狀,停車呵斥,但項橐還是不動。
孔子在車上探身問道:"無知頑童阻車於路中,是為何意?"項橐見老者出言不遜,心生不快,決計要戲弄一下這些人,就說:"城池在此,車馬安能過去。"孔子道:"城在何處?""築於足下。"孔子見這孩童不亢不卑,氣質非凡,便屈尊下車觀看,果見小兒立於石子擺成的"城"中,孔子笑道:"此城何用?""御車馬軍兵。""小兒戲言,車馬從此過,又待如何?""城固門關,焉能過乎?"孔子上下打量孩童,思忖道:這紀障地方的人果真聰慧,連小兒都如此伶俐,只不過有些恃才傲慢,待吾詳察。于是孔子問道:"卻又如何?""城躲車馬,車馬躲城?"孔子無言以對,隨繞"城"而過。
孔子與弟子受此戲弄,怏怏不快。見路邊一農夫鋤地,子路便蓄意戲問道:"農家做何?"農夫答道:"鋤地。""看你忙忙碌碌,不知手中之物日抬幾度?"見農夫答不出,師徒正欲竊喜,項橐從後趕來答道:"我父年年鋤地,自知手中之物日抬幾度,先生行必乘車馬,想必知馬蹄日抬幾度?"子路啞然。孔子見小兒聰穎機敏,列國少見,非神童莫屬,便下車細察。"觀你孩童才智過人,今你我各出一題,互為應對,勝者為師,如何?"項橐道:"不可戲我。""童叟無欺。"孔子接著說:"人生於世,皆託日月星辰之光,地生五穀,方養眾多生靈,且問小兒,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穀?"項橐答道:"天高不可丈量,地廣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穀。"稍一頓,項橐問:"人之體比地小,目之眉比天低,二眉生於目上,天天可見,人人皆知,夫子可知二眉有多少根?"
孔子無對,依適才君子之約,正要問如何拜師,項橐已縱身跳入旁邊水塘中,孔子不知何故,項橐浮出水麵道:"沐浴後方可行禮,夫子也來沐浴。"孔子道:"吾不曾學遊,恐沉而不浮。"項橐道:"不然,鴨子不曾學遊,反而浮而無沉。""鴨有離水之毛故而不沉。""葫蘆無離水之毛,也浮而不沉。""葫蘆圓而且內空,故而不沉。""鍾圓且內空,何又沉而不浮。"孔子面赤語塞。項橐沐浴畢,孔子設案行禮,拜項橐為師,打道回曲阜,從此不再東遊。後來便有了"項橐三難孔夫子"、"昔仲尼,師項橐"的傳說,"君子之約、童叟無欺"等詞語均出於此。後世尊孔子為聖人,這小項橐也便因之被尊為"聖公"。
回覆列表
能言之鴨
陸龜蒙1才名播海內,居吳中,然性浮薄。時有內官2,經長洲,於水濱見一花鴨,彈之而斃。守者告之,乃乘小舟,修3表章4,告內官曰:“某養此鴨,能人言;方欲上進,君何殺之?”乃將表示之。內官驚而且慚,酬之銀盞。臨行詢之,竟解5何言語。陸曰“教來數載,能自呼其名爾!”
注釋
1.陸龜蒙:人名,晚唐詩人,字魯望,別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裡先生,江蘇吳江人,編著有《甫裡先生文集》等。
2.內官:宦官,司宮中之職,與朝官相對,皇帝身邊的人。
3.修:書寫。
4.表章:上奏給皇帝的文書。
5.竟解:懂得
翻譯
陸龜蒙才華名揚全國,居住在吳中(為今蘇州南部),然而性情輕浮。有宦官乘舟出行經過蘇州陸龜蒙所居之地時,在水塘邊看見了一隻花鴨,于是用彈丸攻擊而殺死了這隻鴨子。牧鴨的人告訴了陸龜蒙,于是(他)乘著小舟去見宦官,寫下奏章,對宦官說:“我養的這隻鴨子,它會說人話,我剛準備獻給皇上,你為什麼要殺死它?”於是就拿奏章給內官看。宦官聽後既吃驚又慚愧,把銀盞送給他。臨走的時候詢問道,這鴨子會說什麼話。陸龜蒙答道:“教它好幾年,能叫自己的名字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