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6
回覆列表
  • 1 # 用戶5440023318524

    一、切半個檸檬,灑些鹽在切麵上.將檸檬順著銅製品的紋理來擦拭。不要七橫八豎地隨意亂擦拭,否則會在製品上留下痕跡;

    二、也可以用一塊軟布,沾上檸檬汁,輕輕擦拭銅像表面;

    三、將l/2杯氨水加一杯水混合,用軟布沾上其液體後,輕輕擦拭銅像表面;

    四、用軟布沾上食用白醋擦抹,同樣也能快速除去油汙。最後要注意,以上的方法都需要再用一塊乾淨的布把銅像上的水分完全擦乾。

  • 2 # 用戶2100971756552

    答:最早是夏商時期,最晚是秦漢時期。夏商時期黃河流域銅鏃的主要形制,為了增強銅鏃的殺傷力,箭鏃鋒刃部分做得比較突出,不僅有鋒利的前鋒,還有兩個尖銳的倒刺。
    到了春秋時代之前,西周的兩翼式箭鏃已經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形制上與初期兩翼箭鏃有了好多不同。

    戰國時期,三稜鏃和三翼鏃以其優勢逐步取代了各式銅鏃,成為箭鏃的主要形制。三翼鏃翼面越來窄小,越來越貼近鏃身,後鋒退化,從倒刺變為平收或斜收。三稜鏃則變的更厚重敦實,大量列裝。同時,為了節省珍貴的銅資源,鐵鋌(鋌,可以理解為箭頭後面的桿狀部分)也在逐漸取代原有的銅鋌。

    秦大一統後,箭鏃的制式基本得到了統一。秦鏃鏃身短小,僅3厘米左右,而鋌長15厘米左右。由此可以看出,秦鏃拋棄了戰國時流行的長刃三翼或三稜鏃的形制,這並不是戰國鏃的殺傷力和穿透力不夠,而是從生產方便角度出發,短小的三稜鏃磨製方便,只要三面研磨即可,不似長刃三翼或三稜需要多面研磨,生產更為快速。陝西秦俑坑出土的銅鏃中,三稜銅鏃佔99%,足以說明到了秦帝國時期三稜鏃的霸主地位。

    西漢基本上繼承了戰國到秦時期的箭鏃形制,且制作更加優良,成就了青銅鏃的最後一座高峰。隨著冶鐵技術的發展,“鐵箭鏃”在西漢中末期逐漸興盛起來。中山王劉勝墓中共出土了箭鏃441枚,其中鐵質箭鏃371枚,其餘為銅質箭鏃,鐵鏃與銅鏃之比為5.3:1。到了東漢末年以後,除遼金時期舉行射柳儀式的禮鏃仍然使用青銅材料這一特例之外,銅鏃就基本上不再使用了,青銅鏃輝煌千年的歷史就此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