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6
回覆列表
  • 1 # 四褲全輸001

    1.《蠶婦吟》宋朝·謝枋得

    子規啼徹四更時, 起視蠶稠怕葉稀。 不信樓頭楊柳月, 玉人歌舞未曾歸。

    2.《蠶婦》宋朝·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3.《詠蠶》五代·蔣貽恭

    辛勤得繭不盈筐,燈下繅絲恨更長。著處不知來處苦,但貪衣上繡鴛鴦。

    4.《蠶谷行》唐朝·杜甫

    天下郡國向萬城,無有一城無甲兵!焉得鑄甲作農器,一寸荒田牛得耕?牛盡耕,蠶亦成。不勞烈士淚滂沱,男谷女絲行復歌。

    5.《蠶婦》唐朝·來鵠

    曉夕採桑多苦辛,好花時節不閑身。若教解愛繁華事,凍殺黃金屋里人。

    6.《怨王孫·錦裡蠶市》唐朝·韋莊

    錦裡蠶市,滿街珠翠,千萬紅妝。玉蟬金雀,寶髻花簇鳴璫,繡衣長。日斜歸去人難見,青樓遠,隊隊行雲散。不知今夜,何處深鎖蘭房,隔仙鄉。

    7.《蠶婦》唐朝·杜荀鶴

    粉色全無飢色加,豈知人世有榮華。 年年道我蠶辛苦,底事渾身著苧麻。

    8.《作蠶絲》南北朝·南北朝無名氏

    其一柔桑感陽風,阿娜嬰蘭婦。垂條付綠葉,委體看女手。其二春蠶不應老,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其三績蠶初成繭,相思條女密。投身湯水中,貴得共成匹。其四...

    9.《蠶叢祠》宋朝·汪元量

    西蜀風煙天一方,蠶叢古廟枕斜陽。茫然開華人天主,彷佛鴻荒盤古王。

  • 2 # 用戶8289382056555

    在《詩經》中,梓樹是與桑樹一起出場的。《小雅·小弁》一詩的開頭寫道:“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意思是說桑樹與梓樹是父母所種植,所以對它應該恭敬。只是,為什麼是桑樹與梓樹,而非其他樹呢?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道:“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牆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

    也就是說,古人喜歡在住宅院牆外,種植桑、梓這兩種樹。前者可以養蠶紡絲,從《詩經》中大量關於蠶、桑的詩句,便能看出其重要性。後者究竟能用來制作什麼器具,以至於後人如此看重?《詩經》中的另外一首詩,《鄘風·定之方中》似乎已經做出了回答:“樹之榛慄,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在這首頌揚衛文公從漕邑遷至楚丘重建衛國的詩中,先民一口氣寫到了榛樹、慄樹、楸樹(椅)、梧桐(桐)、梓樹、漆樹六種樹,原來古人建國,在廟朝官府皆植名木,其中榛樹和慄樹的果實可供祭祀;而楸樹、梧桐、梓樹、漆樹這四種樹都是制作琴瑟的原料。

    更確切地說,人們一般會用梓樹制作琴底,梧桐制作琴身,所謂“桐天梓地”。這當然與梓樹的一系列優點——生長迅速、木質輕而易於加工、木材紋理漂亮,不可分割。遙想3000年前的周人,單看他們在院落種植什麼樹,便足以理解那時的中國何以被稱為“禮樂之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