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8
回覆列表
  • 1 # 阿白3307

    當外力超過材料的彈性極限之後,此時材料會發生塑性變形,即卸載之後材料後保留部分殘餘變形。當外力繼續增加達到一定值之後,就會出現外力不增加或者減少而試樣仍然繼續伸長,表現在應力-應變曲線上就是出現平台或者鋸齒狀的峰谷,這種現象就稱之為屈服現象。

    處於平台階段的力就是屈服力,試樣屈服時首次下降前的力稱為上屈服力,不計瞬時效應的屈服階段的最小力稱為下屈服力。相應的強度即為屈服強度、上屈服強度、下屈服強度。

    試驗時用自動記錄裝置繪製力-夾頭位移圖。要求力軸比例為每mm所代表的應力一般小於10N/mm2,曲線至少要繪製到屈服階段結束點。在曲線上確定屈服平台恆定的力Fe、屈服階段中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Feh或者不到初始瞬時效應的最小力FeL。

    屈服強度、上屈服強度、下屈服強度可以按以下公式來計算:

    屈服強度計算公式:Re=Fe/So;Fe為屈服時的恆定力。

    上屈服強度計算公式:Reh=Feh/So;Feh為屈服階段中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

    下屈服強度計算公式:ReL=FeL/So;FeL為不到初始瞬時效應的最小力FeL。

  • 2 # 雨過天晴

    屈服強度、上屈服強度、下屈服強度可以按以下公式來計算:

    屈服強度計算公式:Re=Fe/So;Fe為屈服時的恆定力。

    上屈服強度計算公式:Reh=Feh/So;Feh為屈服階段中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力。

    下屈服強度計算公式:ReL=FeL/So;FeL為不到初始瞬時效應的最小力FeL。

    試驗時,當測力度盤的指針首次停止轉動的恆定力或者指針首次回轉前的最大力或者不到初始瞬時效應的最小力,分別對應著屈服強度、上屈服強度、下屈服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