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5
回覆列表
  • 1 # 鼠鼠鼠鴨鴨

    “香港故宮文博館的誕生,是香港對中華文明的致敬。”該館助理研究員程明璋說。

    今年夏天,900多件故宮博物院珍藏文物飛抵香港後,由警車開道,從機場護送至香港故宮文博館。

    為了展示好故宮國寶,專家們精心設計,力求讓國寶以最完美的姿態迎接觀眾。

    在展示馬文化藝術精品的第九展廳,有一巨幅立軸《獅子玉》。這是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為乾隆皇帝鍾愛的十匹駿馬所創作的《十駿圖》系列之一。畫中白色駿馬極富寫實意味,狀若浮雕,令人震撼。

    這幅縱向5.26米、橫向3.44米的清代畫作能“立起來”,頗費一番周折。

    畫作是紙質文物,本身尺幅大,竹製卷軸增加了重量,垂直懸掛難度大、風險高。研究員們為這幅畫定製了6米多高的展櫃,精心設計增加承重物的位置、選擇掛線的材質以及展開畫卷的方式。

    布展當天,八九名工作人員站在兩個升降梯裡,握住畫作的兩端,首先掛穩畫的頂端,然後沿著牆壁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往下展開畫卷,最後用金屬架托住畫軸。

    “上面勾住,下面撐住,中間的紙松一點,不吃力,這樣就沒問題。”香港故宮文博館首席研究員焦天龍說。

    在展示故宮博物院珍藏陶瓷的第三展廳,策展團隊為雍正12色菊瓣盤量身定製了圓弧形展櫃,讓12個瓷盤擺放成弧形,凸顯其美感。

    這組單色釉菊瓣盤色彩豐富、釉汁瑩潤,分為黃、紅、藍、綠、醬、紫、白、藕荷等12種顏色。焦天龍和同事們精心設計每隻盤子的擺放位置。“我們最終確定相近顏色的菊瓣盤錯開擺,這樣能呈現出琳琅滿目的效果。”焦天龍說。

    香港故宮文博館的每一個裝置、每一種色彩、每一個文字,都是對國寶文物的用心詮釋。“能夠從不同角度詮釋文物,讓觀眾看懂文物,是我最開心的事。”該館助理研究員遊心然說。

    第四展廳“龍顏鳳姿——清代帝后肖像”展出皇太極和孝莊皇后的畫像,以及慈禧朝服像的畫稿。香港故宮文博館副研究員楊煦和同事們,巧妙利用數碼影像技術制作多媒體展品,展示帝后肖像畫的祭祀功能。

    在紅牆和“環幕影院”塑造的“壽皇殿”中,觀眾可以沉浸式觀摩光緒朝農曆新年間壽皇殿內御容大祭的情景。

    第一個鏡頭,是數碼影像技術打造的雪天飛越紫禁城中軸線、抵達壽皇殿的長鏡頭,讓人如身臨其境。

    策展時,楊煦的搭檔陳麗安率先提出設計“雪中紫禁城”的構想。但歷史上是否有過下雪天祭祀呢?

    楊煦翻遍各類歷史文獻資料,終於在光緒皇帝老師翁同龢的日記中查到:光緒十八年正月初一下了大雪,正月初一也是皇室祭拜祖先的日子。

    于是,他們在多媒體影片中加入雪景創意。“我們特意呈現剛下雪的效果,讓琉璃瓦上覆蓋著薄薄一層雪,既有雪景的美,又能露出金色的琉璃瓦。”楊煦說。

    每一件文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文化。

    第一展廳的最後一件展品是一隻外表斑駁的木箱,與其他展廳工藝精湛、美輪美奐的文物相比,略顯突兀。

    20世紀30年代,為躲避日益逼近的侵華日軍,一隻只像這樣的文物南遷箱裝載著故宮文物,搭乘火車、輪船、汽車,一路顛簸,輾轉南遷……

    策展人特別把文物南遷箱安置在大屏幕的正對面。屏幕滾動播出名為《從故宮到故宮》的短片,講述著紫禁城從皇宮到博物院的歷史,以及故宮博物院與香港故宮文博館的緣分。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聯結古今中外的紐帶,也是聯結專家與大眾的紐帶。“如果觀眾找到打動自己的文物,那麼文物就有了歸屬感。”該館助理研究員梁慧淇說。

  • 2 # 考慮考慮咯

    你好,香港故宮是一座介於中國明清兩代的建築群。它建於1934-1937年, 為了配合當時正在舉辦的“南京國民政府第一屆文化博覽會”的館藏而興建。香港故宮四周環水,屏帶山川,並由各式各樣的古典建築組成,是一個藝術和歷史的結晶。現在,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都會前來參觀這個具有唯一性的建築群,領略中國傳統建築和文化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