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箭箭4819

    風賦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就是說,大風在長有青色的萍草的地方聚集,然後刮起來的。 風起於青萍之末:應該是見微知著,一葉落而知秋也。現在一般指某種傾向或者是謠言的產生。

    風起於青萍之末---出自楚國宋玉《風賦》,原句“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萍之末....”

    也有說“起於青萍之末,止於草莽之間”,後來被人們用於形容各種事物的起末,形容不知不覺發生,經過一番轟轟烈烈,最後平息。現代人尤其喜歡用這句話來形容無疾而終的愛情。

  • 2 # APOLLO619

    出自戰國宋玉的《風賦》。

    楚襄王不思振作、與殺父仇人握手言歡,國勢雖然日趨式微,可是作為國君的襄王卻沉湎於驕奢淫佚的生活中。他帶著侍臣們到處遊賞,或登高唐之臺,或遊雲夢之浦。襄王如此追求享受而置國家衰敗於不顧,身為侍臣的宋玉感到憂慮,于是便借風為題,寫了這篇賦。原意指風從地上產生出來,開始時先在青萍草頭上輕輕飛旋,最後會成為勁猛彪悍的大風,即是說大風是自小風發展而來。而今喻指大影響、大思潮從微細不易察覺之處源發。

  • 3 # 用戶3337724002834328

    原意指:風從地上產生出來,開始時先在青蘋草頭上輕輕飛旋,最後會成為勁猛彪悍的大風,即是說大風是自小風發展而來。後來喻指大影響、大思潮從微細不易察覺之處源發。

    出處:戰國·宋玉《風賦》

    原文:

    宋玉對曰:“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太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飄忽淜滂,激颶熛怒。耾耾雷聲,迴穴錯迕,蹶石伐木,梢殺林莽。至其將衰也,被麗披離,衝孔動楗,眴煥粲爛,離散轉移。故其清涼雄風,則飄舉升降,乘凌高城,入於深宮。抵花葉而振氣,徘徊於桂椒之間,翱翔於激水之上。

    將擊芙蓉之精,獵蕙草,離秦蘅,概新夷,被荑楊,迴穴衝陵,蕭條眾芳。然後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羅幢,經於洞房,乃得為大王之風也。故其風中人,狀直憯憯惏慄,清涼增欷。清清冷冷,愈病析酲,發明耳目,寧體便人。此所謂大王之雄風也。”

    白話譯文:

    宋玉答道:“風在大地上生成的,從青翠小草尖上興起,逐漸擴展到山谷,在大山洞口怒吼,沿著大山坳,在松柏林下狂舞。疾風往來不定,形成撞擊物體的聲音;風勢迅疾飄揚,猶如怒火飛騰,風聲如雷,風勢交錯相雜。

    飛砂走石,大風摧樹折木,沖擊森林原野。等薊風勢逐漸平息下來,風力微弱,四面散開,只能透進小孔,搖動門栓了。風定塵息之後,景物顯得鮮明燦爛,微風漸漸向四面飄散。所以使人感到清涼舒暢的雄風,就飄動升降,凌越高高的城牆,進入深深的王宮。

    它吹動花草,散發香氣,在桂樹和椒樹之間往來回旋,在疾流的水徊上緩緩飛翔。于是風吹拂水上的荷花,掠過蕙草,分開秦蘅,吹平新夷,覆蓋在初生的草木之上,它急劇回旋沖擊山陵,致使各種芳草香花凋零殆盡。

    然後風就在院子裡徘徊,向北吹進宮室,上升到絲織的帷帳裡,進入深邃的內室,這才成為大王的風了。所以那種風吹到人身上,其情狀簡直悽涼、寒冷得很,清涼的冷風使人為之感嘆。清清涼涼的,既能治病,又可解酒,使人耳聰目明,身心安寧,這就是所說的唯大王所有的雄風呀!”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風賦》是戰國末期文學家宋玉創作的文學作品。這篇文章以風為題材,分為四個層次。首先寫宋玉與楚襄王間關於風的一段對話,提出庶人不能享受大王之風;接著描寫風的性質和動態;再描寫大王之雄風的性狀,指出它“清涼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醒,發明耳目,寧體便人”;

    最後描寫庶人之雌風的性狀,指出它“驅溫致溼,中心慘怛,生病造熱”,不利於人。作品採用誇張的手法,通過“大王之雄風”和“庶人之雌風”的對比描寫,使大王奢侈豪華的生活和庶人貧窮悲慘的生活形成鮮明的對照,揭露社會生活中不平等的現象。通篇採用鋪陳筆法,刻畫風的動態十分細緻。

    襄王的父親懷王昏庸無能、剛愎自用,他聽信讒言,疏遠賢臣,拒諫飾非,始而為秦使張儀的花言巧語所惑,背齊聯秦,繼而輕舉妄動大舉伐秦,喪師失地,最後為秦昭王所誘,客死於異國。

    襄王繼位後,不僅沒有改弦更張,遠小人而親賢能,反而變本加厲,至於忘記君國大仇,與秦聯姻結好,其腐朽愚昧有甚於懷王。據《史記·楚世家》記載,懷王於頃襄王三年客死於秦後,“襄王七年,楚迎婦於秦,秦楚復平。”

    文章把風分為“大王之雄風”和“庶人之雌風”來加以描寫,是託物寫意,反映了王侯貴族生活的奢侈和平民百姓的貧窮苦難,客觀上揭示了當時社會貧富懸殊的不平等現象。作者諷諫楚襄王,希望他不要再沉溺於養尊處優、淫樂無度的生活中;對於庶民的疾苦,也表示了一定的同情。

    作者簡介:

    宋玉,字子淵(約公元前298年-約前222年),戰國時期鄢(今湖北襄陽宜城)人,生於屈原之後,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頃襄王。因父子矛盾而出走楚國,戰國末期辭賦家,平生酷愛辭賦,既懂音樂亦善於寫文章,曾事楚頃襄王, 是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辭賦家,與同時代的唐勒、景差齊名。

    宋玉的成就雖然難與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詩歌藝術的直接繼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繪趨於細膩工致,抒情與寫景結合得自然貼切, 在楚辭與漢賦之間,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後人多以屈宋並稱,李白曾說“屈宋長逝,無堪與言”,可見宋玉在文學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