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
回覆列表
  • 1 # 微

    第一,劇本的結構必須遵循空間和時間高度集中的原則。劇本不像小說、散文那樣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由於舞台條件和演出時間的限制,劇本篇幅不能過長,人物不能過多,場景變換不能過多,它要求時間、人物、情節、場景必須在高度集中的場面和場景中展開。戲劇情節劇本中通常用“幕”和“場”來表示段落和情節。

    第二,劇本必須有集中、尖銳的矛盾衝突。戲劇是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矛盾衝突的,是通過表現矛盾衝突來展開情節和塑造人物,並且要以矛盾衝突作為情節發展的主要線索。戲劇衝突是社會矛盾的反映,有它一定的發展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構成了劇本的情節結構。一般說,劇本的情節結構可以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

    第三,劇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語言和動作來表現自己的性格。在戲劇文學中,故事的發展、人物性格的揭示以及劇作家對人物事件的評價和態度,一般都依靠人物的對話來完成。因此,戲劇的語言既要有高度的個性和充分的表現力,還要精練有力,簡潔清晰,便於激發人們的想象,同時還應生動,字字句句都能打動觀眾的心弦,引起共鳴。

  • 2 # 圓咕隆咚丁冬冬

    豫劇的文學語言,表演、音樂質朴無華,通俗易懂,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具有濃郁的河南文化特徵,顯示了河南文化特有的簡約美和質朴美,從而構成了豫劇的簡樸性特徵

  • 3 # 智慧的小蒙

    豫劇的主要特點包括:音樂充滿節奏感,敘述風格上趣味性十足,唱腔生動活潑;服飾華麗多姿,具有濃重的民俗風格;舞台建築多變豐富,所用道具華美逼真;表演技巧精湛細膩,通過舞蹈、唱腔和妙語巧言等各種方式來體現故事情節,深入人心。豫劇在表達上更注重傳統文化,更加貼近民間,樸實無華,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 4 # 曹魏故都三國名城木木

    豫劇的特點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共同創作,鄉土氣息濃厚

    河南戲曲體裁幾乎全部來自於民間,鄉土氣息濃厚突出。粗淺的道白,通俗的旋律,恰當的表演,聲情並茂,與農民生活相近,以反映普通人生活和家長裡短的故事情節為主旨,決定了它通俗易懂、易於傳播的特性。不同社團的創新演繹,使劇本更加接近當地的風土人情,所以河南戲曲的創作者通常不詳,因為它不可能是某作家獨立創作,通常來源於群眾的生活,編劇中經常吸收普通群眾的建議,尤其演出後與群眾的交流結合,成為河南戲曲的獨特創作加工方式。

    而劇團演員經常借鑑其它名家或戲迷的演唱建議,如此經過不斷潤色、整合,並伴隨時代變遷而吸收民間文化不斷充實發展。這種民間創作的特點決定了同一劇種不同地區不同社團表演時的差異,民間藝術的特性又決定了它的廣泛適用性,這些劇作者編寫時在力爭戲曲臺詞更雅致一些的努力中.使豫劇的文學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作者的自身生活空間又使他們在創作中自覺地保持著豫劇的通俗特色,而群眾的欣賞、認同決定了這些劇種審美世俗化的必然性。因此,文人之一的樊粹庭說:戲曲劇本是寫給推車的、挑擔的、箍漏鍋的、賣蒜的這些人看的。

    (二)受眾廣泛,娛樂性強

    豫劇群眾性自娛自樂活動與民間業餘豫劇團體一樣,在20世紀末如雨後春筍一般,不斷興起。它和豫劇業餘團體一起,彌補了豫劇專業團體在大眾傳播中的不足,並不斷形成一種戲曲文化,成為現代都市一道獨特的風景”。

    豫劇群眾性自娛自樂的演出形式很多,有廣場演出、社區演出、茶樓演出、聚會演出等等。民營劇團的生存發展,鼓勵他們為人民群眾多演戲,演好戲。

    從另一個角度說,民營劇團的辦團意識、經營模式、劇團管理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國有藝術表演團體的創新和改革提供一些可以借鑑的經驗。

    (三)以唱為主,音樂柔美

    最能代表一個劇種特色的是它的音樂,而音樂的核心和靈魂就是這個劇種的演唱技法。演唱技法包括唱腔、唱技、吐字、聲韻、表情等多個方面的表達技巧。豫劇音樂以“高亢粗獷”“豪邁激越”著稱,有時候連續數小節的旋律持續在高音區,給觀眾帶來大氣磅礴、酣暢淋漓、跌宕起伏的藝術享受。

    “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演員在舞台上的藝術表現力不僅要高,而且還要承繼流派追求自己的風格。豫劇流派,經常被談論的有陳(素真)派、常(香玉)派、派等,流派紛呈,是豫劇繁榮的表現。豫劇最大的特點就是以長篇大段的唱詞為主讓觀眾在體驗唱腔中感悟故事情節。

    豫劇從起源發展至今,已形成了多個流派,且劇目數量浩繁,毎個流派演員的風格也大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在演唱形式上大段的唱詞幾乎占據了整個戲份。聽過豫劇的觀眾都知道,無論是傳統的老戲還是現代的新戲,每出戏都會在劇情中安排很長的唱段以展示唱腔技巧,有的唱段多達一百多句。

    每部大型豫劇劇目唱詞一般都有四、五百句之多,傳統戲《對花槍》主人公薑桂枝出場所唱的"老身我家住南陽地”,竟是個一百二十句的長大唱段。而豫劇小戲更是以唱為主、唱之又唱,如《小二姐做夢》《老於婆勸架》等戲,即把“唱”發揮到了極致,以至於從頭至尾以唱貫穿.沒有一句白ロ。

    然而,在生活節奏緊張、快捷的當下社會,這樣的特點讓觀眾感到韻味無窮,並且經常是臺上唱腔不斷,台下戲迷跟唱不止。

    (四)兼收並蓄,注重自我超越隨著時代的發展,豫劇自身在革新中注重將特有的地方藝術特色與中原文化精神相結合,並將具有地域限制的藝術形式發展為大眾文化。

    豫劇在發展中自動吸收中原文化的內核精神,將豫劇文化與人類共通的精神品質結合在一起。中原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積澱,有著持久不衰的生命力,有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豪放、豁達、樂觀向上的品性,豫劇在發展中將這種文化精髓自動吸收融人到豫劇藝術之中,不斷彰顯豫劇文化之大眾性。

    豫劇在發展中並沒有把眼光侷限於河南境內,河南豫劇創作還強調吸收其它省份的戲曲文化。在第六屆海峽兩岸河洛文化暨豫劇發展理論研討會上,上海文化藝術創作中心主任、著名劇作家羅懷臻等專家認為,豫劇不僅是河南的地方戲,而且是大半個中國的地方戲。所以豫劇雖然是河南的地方戲劇,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但豫劇善於吸收和融化外來曲調正是它生命旺盛、廣為流傳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