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耕雲種月551081901045

    石器。

    7000年前,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用石頭進行精心磨製,製造出種植水稻使用的石鐮、石刀、石斧,和加工水稻使用的石磨盤、石杵,來服務於生產生活。

  • 2 # 用戶5327753897333

    “雙鳥朝陽蝶形器”。具體如下。

    雙鳥朝陽蝶形器的大石頭已經成為了河姆渡的標誌。

    圖案的中間是一個太陽,兩邊各有一隻鳥面朝太陽,在出土的藝術品中,以刻畫有鳥或者太陽的最為精美,表面崇拜太陽和鳥是河姆渡先民的精神世界。

  • 3 # 用戶8907075831424

    河姆渡文化的發現表明,新石器時代中期寧紹平原的農業經濟和家畜飼養都比較發達。

    在河姆渡遺址的大面積範圍內,普遍發現了稻穀遺存,有的地方稻穀、稻葉、稻殼等交互混雜,形成 0.2—0.5 米厚的堆積層,最厚處超過 1 米。稻類遺存數量之多、保存之完好,都是中國遠古各氏族文化遺存中所罕見的。

    經鑒定,主要屬於栽培稻秈亞種晚稻型水稻,是世界上目前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對於探討中國水稻栽培的起源及其在世界稻作農業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義。

    遺址中發現了大批農業生產工具,其中有代表性的農具是翻耕土地的骨耜,僅河姆渡一處就出土上百件。

    骨耜採用鹿、水牛的肩胛骨加工製成,肩臼處一般穿鑿橫銎,骨質較薄者則無銎而將肩臼部分修磨成半月形。

    在耜冠正面中部刻挖豎槽,並在其兩側各鑿一孔。還發現了安裝在骨耜上的木柄,下端嵌入槽內,橫銎裡穿繞多圈藤條以縛緊,頂端做成丁字形或透雕三角形捉手孔。

    此外,還出土了很少的木耜、穿孔石斧、雙孔石刀和長近 1 米的舂米木杵等農業生產和穀物加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