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4
回覆列表
  • 1 # 2022一般般

    黃浦江,產生於明永樂元年(1403年),距今只600來年。自產生以來,成為太湖水排洩入海的主水道之一。發源於太湖,東流經青浦區澱山湖。其上游分段為攔路港、泖河、斜塘、橫潦涇、豎潦涇,至松江米市渡以下稱黃浦江。到閔行區鄒家寺嘴折向北流,在上海市中心外白渡橋,接納吳淞江(蘇州河),到吳淞口注入長江。

    “黃浦”之名,南宋出現記載,曾名黃浦塘、黃浦港、黃浦、大黃浦,黃肚浦等。其長僅為爛泥渡至米市渡。原為吳淞江的一條支流。1403年容入新水系後400年間只稱“黃浦”。又過100年,直到1914年才在《上海租界》圖上明確記稱“黃浦江”至於黃歇浦、春申浦等名稱,皆因明清修志人附會黃浦江為戰國時春申君黃歇開鑿而得名。《辭海?春申江》詞條定為誤傳黃歇所開。

    明初時,因吳淞江淤淺嚴重,入海口(今浦東機場一帶)淤塞不通。造成上海地區嚴重水災。此事驚動永樂皇帝,派出戶部尚書夏原吉到滬治理水患。夏先疏浚吳淞江中游及北岸支流,引太湖水入瀏河、白茆直注長江(“掣淞入瀏”)。又疏浚鑿深拓寬上海縣城東北的范家浜(即今外白渡橋至復興島段),以此為基幹河,南接上海浦,再南接黃浦;北接南蹌浦。把吳淞江的四條南北向支流“一浜三浦”,連通拉直拓寬,北出吳淞口入注長江,形成了一條大水系。(“黃浦奪淞”)。這就是今天黃浦江水系的來歷。